“那些未开化的土着胆敢向我和德意志帝国挑战!?”
威廉二世读着从非洲传来的紧急电报,愤怒地咆哮起来。
新年刚刚开始不久,德属西南非洲殖民地(也就是今天的纳米比亚)就爆发了赫雷罗人对德意志帝国的叛乱。
坦率地说,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问题。
毕竟,非洲殖民地发生的叛乱通常对国际局势几乎没有影响。
这是帝国主义的时代,殖民地因列强的歧视和剥削而起义早已屡见不鲜。
但这次不同,这场叛乱尤为特殊。
发生在德属西南非洲殖民地的这场叛乱,被称为“赫雷罗战争”。
它后来被认为是20世纪第一场种族灭绝事件,也是德意志帝国最严重的罪行之一——赫雷罗人和纳马人大屠杀。
“德意志对于犹太人大屠杀和纳粹战争罪行已承认并道歉,但对于赫雷罗和纳马人的大屠杀,即使面对纳米比亚和受害部落的要求,却连道歉和赔偿都一直在推诿。”
当然,在对殖民地的大屠杀和剥削上,英法等列强也同样推诿敷衍。
但这绝不意味着这样的行为就是正当的。
错的终究是错的。
“绝不能放过这些肮脏的家伙!施里芬,立刻组织军队前往西南非洲镇压!”
“当然,陛下,我要让这些敢于反抗陛下和帝国的赫雷罗人彻底认识到背叛的代价!”
果然如汉斯所料,威廉二世愤怒地命令总参谋长施里芬镇压赫雷罗人,而一向坚定支持汉斯的施里芬这次也响应了皇帝的怒火,表现得激烈无比。
这让汉斯不禁抱头苦思。
当然,他并不是因为某些现代人的圣母情节而天真地认为“屠杀是不对的,请不要这样!”。
既然赫雷罗人已经起义,为了帝国的稳定,不论如何都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但解决方式未必非得像历史那样以大屠杀收场。
“请稍等,陛下。”
这时,总理比洛满头大汗地站了出来。
“镇压赫雷罗人的叛乱理所当然,但如果过程过于激烈和残酷,反而会损害德意志帝国的利益。”
“比洛总理,你这是什么懦弱之言?赫雷罗人是名副其实的叛军,而叛军就该连根拔起!”
施里芬总参谋长断然说道。
他的言论虽激进,却也代表了大部分德国人的想法。
此刻在德意志帝国,许多人和施里芬一样认为,必须让赫雷罗人深刻认识到帝国的威严。
帝国议会中,赫雷罗人叛乱的消息一传出,容克贵族们立即齐声要求彻底铲除赫雷罗族,让他们从地球上消失。
德国人的鲜血已在非洲流淌。
那些低贱的黑人不仅叛乱,还杀害德国人,这对德国人来说是绝不能容忍的。
然而事实上,赫雷罗人只杀了有战斗力的男人,甚至没有伤害妇女和儿童,表现的甚至比某些渣滓更有绅士风度。
到这个地步,究竟谁是野蛮人,谁是文明人,已难以分清。
尽管如此,在这充满血腥气息的氛围中,仍有少数人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少数知识分子和来自社会民主党的议员们提出道德论,强调赫雷罗人也是像他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呼吁不能对他们实施屠杀。
但几乎没有人倾听这些声音。
德国人只想对赫雷罗族进行血腥报复。
施里芬说道:
“陛下,我提议派遣洛塔尔·冯·特罗塔中将担任镇压指挥官,请批准。”
“特罗塔?啊,他在清国表现得也很好,就按总参谋长的建议办吧......”
“特罗塔?绝对不行!”
比洛总理听到“特罗塔”这个名字时,脸色惨白,惊恐万分。
比洛对特罗塔的了解,让他如此反应也不奇怪。
洛塔尔·冯·特罗塔。
在赫雷罗战争期间,他是德国派往非洲的镇压司令官,正是他引发了赫雷罗人和纳马人大屠杀。
特罗塔在赫雷罗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在德国以粗暴和激进而臭名昭着。
甚至因为他即将担任指挥官,南西非总督以及当地的殖民军军官都纷纷向威廉二世递交请愿书,恳求“绝对不要派特罗塔过来”。
他们显然知道,如果洛塔尔·冯·特罗塔来到南西非,平息叛乱的行动会迅速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