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一个愚蠢至极的政府,反而更有助于革命的成功。
正因如此,列宁格外警惕在彼得格勒崭露头角的政治新星——斯托雷平。
这个人太过能干,甚至称得上危险。
更糟的是,他与改革派维特步调一致,对列宁与革命家们而言,比尼古拉二世还要威胁巨大。
这是一种矛盾的情形。对于革命者来说,残忍无能的对手反倒是助力,而有能力且推进改革的敌人却是最大的绊脚石。
如果俄罗斯帝国通过改革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那些曾支持革命的民众就会逐渐散去。
因此,列宁认定,为了革命的成功,必须除掉斯托雷平。
“对了,其他人的消息如何?”
“听说尤里·马尔托夫被沙俄秘密警察抓走了,托洛茨基同志也是。”
“托洛茨基同志也被捕了?”
“是的,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了。”
听到革命领袖托洛茨基被捕的消息,列宁无法掩饰内心的叹息。
不过好在没有被处以绞刑,只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应该很快能回来。
对于列宁和托洛茨基这样的革命者来说,逃离西伯利亚几乎是家常便饭。
沙皇时代的西伯利亚流放地,管理远没有斯大林时期那般严密,革命者们总能一次次成功逃脱。
因此,得知托洛茨基被流放,列宁反而松了口气。
这也是因为此时斯托雷平的女儿尚未因社会革命党的炸弹袭击丧命,“斯托雷平领带”(处决绳索)的恶名还未传开。
“看来,我也得尽快逃往国外了,斯托雷平绝不会放过我。”
“这次您准备去哪儿?”
“暂时去瑞士避一避吧。”
列宁说这话时,脸上充满了惋惜和不舍。
流亡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这一次离开俄国,他可能需要很久才能再次归来。
在历史上,列宁也因1905年革命的失败,为了躲避沙俄秘密警察的追捕,被迫逃亡海外,直到1917年才回到俄国。
那时,他借助德国的力量,通过“封闭列车”返回俄国,并如德国的计划所料,发动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帝国。
不过,那是十多年后的事情了。此时的列宁对未来一无所知,心情难以平静。
其他革命者也一样。
“到头来,革命还是失败了啊。”
“同志......”
“即使工人们在沙皇的宫殿前被屠杀,俄罗斯帝国依旧未倒下。列宁同志,您觉得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沙皇和贵族的灭亡,建立社会主义祖国吗?”
一位革命者用带着绝望的语气问道,列宁却沉默不语。
即便是这位拥有钢铁意志的革命家,也曾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却始终无法给出答案。
就在他们眼看成功却最终失败的1905年革命后,列宁的心情动摇了。
他们真的能实现革命吗?
能否推翻俄罗斯帝国和沙皇,建立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国家?
包括列宁在内的每个人,都在沉默中反复问着自己。
就在此时——
“起来,受难的人们,全世界饥饿的奴隶们!”
站在列宁身边的一位无名工人,突然开口唱起了歌,打破了沉重的寂静。
那是《国际歌》。
这首歌曾在巴黎公社响起,如今却在破败的建筑内回荡,唤起了革命者对平等与自由的无限向往。
列宁愣愣地看着那名工人,随后也跟着唱了起来。
“愤怒的精神在沸腾,我们已准备好投身生死之战!”
紧接着,更多革命者加入了歌声。
从二重唱到三重唱,从三重唱到四重唱,最后,歌声汇成了合唱的洪流,填满了这破旧的废墟。
“全世界的压迫,我们将连根拔起!我们将建造一个全新的世界,那时,卑微者将成为一切!”
列宁与革命者们泪流满面,带着悲愤和希望,放声高唱《国际歌》。
这首歌见证了死与生,革命者们的理想和信念永不改变。
“这是我们的最后斗争,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合唱结束后,列宁对着同志们说道,像是对他们,也像是在对动摇的自己发出誓言。
“不要忘记今天这首歌,同志们。不要忘记今天的眼泪和这份炽热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