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金融危机,又称为“1907年恐慌(panic of 1907)”或“尼克博克危机”(Knickerbocker crisis),是1929年大萧条之前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汉斯对经济学并不算精通,所以对1907年恐慌的具体细节了解不多。但据说当时美国的金融体系几乎濒临崩溃,可见这场危机的严重性。
根据报纸上的报道,这场恐慌的导火索是一家美国铜业公司——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 pany)企图操纵股价牟利。
蒙大拿的“铜业大亨”、联合铜业公司的所有者F·奥古斯都·海因茨(Fritz Augustus heinz)与臭名昭着的银行家查尔斯·莫斯(charles wyman morse)合谋,计划通过大肆收购本公司股票来哄抬股价,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并付诸实施。
然而,他们的野心勃勃的计划刚启动不久,10月16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后,联合铜业公司的股价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从最初的30美元暴跌至10美元,最终彻底化为泡影。
奥古斯都·海因茨和查尔斯·莫斯因操纵股价的丑闻被行业封杀,但更大的问题是,他们的贪婪引发了一场不可收拾的金融风暴。
就在这时,纽约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博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的总裁查尔斯·t·巴尼(charles tracy barney)长期与海因茨和莫斯关系密切的事实被曝光,使得局势变得更加微妙。
10月18日,万国和平会议刚刚结束,尼克博克信托公司就已出现挤兑危机的迹象。公司董事会为了自救,要求查尔斯·巴尼辞职,但为时已晚。最终,在10月22日,尼克博克信托公司因大规模挤兑现象而倒闭。
尼克博克的倒闭引发了连锁反应,其影响迅速波及美国两大信托公司——美国信托公司(trust pany of America)和林肯信托公司(Lincoln trust pany)。10月24日,纽约的银行与信托公司几乎全线崩溃。
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美,成为美国历史上首次全国性经济大恐慌。
正如1929年大萧条一样,1907年恐慌也未止步于美国,而是逐渐蔓延至全球。
......
——砰!
“汉堡才刚爆发挤兑,怎么就闹到经济恐慌了!”
比洛总理愤怒地砸下拳头,脸涨得通红,显然无法接受这场由美国企业操纵股市引发的经济危机。
当然,最无语的恐怕还是刚刚上任就迎来经济恐慌的威廉·冯·舍恩(wilhelm Eduard Freiherr von Schoen)。因为原本的外交大臣齐尔斯基在危机爆发时就已经哼着小曲逃去维也纳了,而他则被临危受命,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新的外交大臣。
于是,跟随舍恩大臣一同参加内阁会议的汉斯,只能在他背后默默地看着他脸色惨白、冷汗直流,不停地灌水,模样十分可怜。
不管怎么说,正如比洛所言,今年自春季以来,不仅德国,整个欧洲大陆,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
四月份,埃及爆发了银行挤兑;五月,日本步其后尘;而在纽约股市崩盘的几天前,德国汉堡和智利也相继出现挤兑风潮。
随后,纽约的金融风暴彻底引爆了全球经济危机,整个世界的经济状况本就摇摇欲坠,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斯滕格尔财政大臣,美国的恐慌对帝国经济造成了多大的冲击?”
“目前,帝国银行(Reichsbank)勉强遏制住了大规模挤兑,委内瑞拉的石油收益也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正如您所知,帝国政府的支出已经远超负荷,债务急剧攀升,照这样下去,经济恶化恐怕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财政大臣赫尔曼·冯·斯滕格尔(hermann Guido Leopold Freiherr von Stengel)满头大汗地汇报道。
正如他所言,德意志帝国的财政支出实在太过庞大,而其中最大的开销,毫无疑问便是军费。
‘毕竟德国财政的60%都被军费吞噬了,还能指望什么?’
正如美利坚所证明的那样,强大的军队靠的就是金钱,而以军国主义为信仰的德意志帝国,自然不遗余力地砸钱维持其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