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的回音
顾晨的报告送到省委后,很快引起了关注。两天后,省委政策研究室召开专题研讨会,专门就青河县的财政改革经验进行讨论,并计划安排相关调研组前往青河县考察。
“看来,我们的改革经验已经被省委看到了。”王立拿着文件,难掩兴奋,“如果能成为全省的试点,那我们的影响力就不仅仅局限于青河县了。”
张景伟也点头:“是啊,青河县能在短时间内扭转财政被动局面,说明改革是有效的。如果能推广到全省,我们的经验将成为样板。”
但顾晨的表情却依旧平静,他合上文件,淡淡说道:“别高兴得太早。现在的关键,不是我们提出了什么,而是省委如何取舍。我们的改革方向,可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它被推广。”
王立皱眉:“你的意思是,可能有人会阻挠?”
“很有可能。”顾晨语气沉稳,“改革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博弈。青河县的经验想要成为全省推广的模式,一定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可能利用各种手段来阻止。”
果然,第二天一早,省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一份文件,要求对青河县财政改革的可行性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并强调在没有形成完整政策框架之前,不宜盲目推广。
这意味着,改革推广的进程被暂时搁置了。
来自青州市的压力
就在省委的决定下达后,青州市政府也随即作出反应。
市政府办公厅召集各区县财政负责人开会,强调**“要确保财政政策的稳健性,避免因过度激进的改革影响经济平衡”,并要求各区县对自身财政状况进行“再评估”**。
这份措辞含蓄的通知,实际上是对青河县改革的一种变相否定。
王立忍不住怒道:“这明显是针对我们!市里这是在给省委施加压力,想让我们的改革被限制在青河县内部。”
张景伟冷笑:“这帮人最害怕的,就是我们做出成绩,让他们的保守显得落后。”
顾晨则依旧冷静,他轻轻敲了敲桌面,缓缓说道:“市里现在的态度,只是第一步。他们会继续寻找机会,让我们的改革变成‘不成功的案例’,从而彻底封杀它的推广可能。”
“那我们怎么办?”王立皱眉,“难道就这么看着他们扼杀我们的努力?”
顾晨微微一笑:“他们越是想限制,就说明我们走对了路。既然他们希望让改革失败,那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它更成功。”
争取更多的支持
当天下午,顾晨安排了一场会议,召集了县财政局、审计局、税务局等部门负责人,商讨下一步对策。
“市里对我们的改革持保留态度,但我们不能因此停滞不前。”顾晨看向在座的各位,语气坚定,“我需要你们配合,拿出更加详细的数据,把改革的成效用事实说话。”
财政局长李国强点头:“顾县长放心,我们会尽快整理数据,把改革前后的财政对比情况做成完整的报告。”
审计局局长张洪伟沉声说道:“另外,我们还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提高数据的公信力。”
顾晨点头:“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外宣传。”
他看向县委宣传部部长赵欣:“要让更多的人知道青河县的改革是成功的,让企业、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有舆论支持,我们的改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赵欣郑重地点头:“明白,我会安排各类媒体进行深度报道。”
随着会议结束,青河县开始了一场全方位的反击行动。
舆论战的展开
两天后,青河县政府官网发布了一篇详细的**《财政改革的青河县实践》**报告,列举了过去一年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企业负担的下降、基层公共服务的改善等一系列数据。
与此同时,省内几家财经媒体也刊登了相关文章,对青河县的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报道。
“青河县财政改革后,地方税收流失率降低30%,中小企业税负下降15%,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财政改革是否应该因噎废食?青河县的实践值得更广泛的讨论。”
短短几天内,青河县的财政改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各种正面评价让市里原本试图压制改革的做法变得更加被动。
而此时,在青州市政府会议室,一场关于如何应对青河县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