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河县,县政府大楼,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帘洒进来,顾晨已经坐在办公桌前,眼神专注,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行动。自从县纪委调查一事爆出后,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陈国良的手段已经开始直指他的根基,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找到应对策略,否则一旦陷入被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在这个时候,顾晨明白,**“借力打力”**是他目前最有效的手段。
---
利用市里支持,打破僵局
顾晨深知,尽管陈国良在青河县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但他毕竟只是地方官员,而市委的支持才是他真正的底牌。周重山,市委书记,一直对顾晨有一定的信任,这也是他能在青河县担任代县长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能够迅速向市委汇报,争取市委的支持,或许就能反败为胜。”顾晨暗自思忖。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周重山的私人号码。电话接通后,周重山的声音听起来依旧沉稳:“顾晨,怎么了?”
顾晨的语气不急不缓:“周书记,青河县最近有些变化,我认为,市委的支持对我来说,已经变得尤为关键了。”
周重山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略作沉默。顾晨继续道:“陈国良的动作越来越大,县纪委已经介入调查,虽然我相信这些调查没有实质性问题,但这会影响到我的政治局面。我不希望这场风波,最终影响到市委的决策。”
周重山似乎对顾晨的情况有所了解,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我明白了。你打算怎么做?”
顾晨深吸一口气,毫不犹豫地道:“我希望能得到市委的正式支持,并且借此机会,争取更多资源,确保招商引资计划的顺利推进。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突破,更是青河县未来发展的关键。”
周重山沉默了片刻,最后说道:“顾晨,青河县的招商引资确实是市委的重点项目,我会向市委通报你这边的情况。你要做好准备,市委将会派人进行进一步的监督和指导。”
顾晨知道,这一通电话,意味着他已经将自己与市委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化。他感受到了一股来自高层的支持,这使得他心中的压力稍微有所缓解。但同时,他也清楚,这场斗争依旧充满变数,陈国良肯定不会轻易放手。
---
打破僵局的关键一击
接下来的几天,顾晨加强了与招商团队的沟通,同时通过市里的一些资源加速了招商引资的进程。青河县的招商情况,虽然一直未能取得显着突破,但由于市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他逐渐取得了些许进展。与此同时,他也加强了与当地企业界的接触,借机扩大自己在青河县的影响力。
然而,陈国良并没有坐视不理。就在顾晨准备推动一项大型招商项目时,陈国良亲自带队,召开了一个县委常委会,专门讨论“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会议上,陈国良再次提出,招商项目的具体实施应该由“县委领导班子”统一安排,以确保项目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这一举动,显然是要进一步削弱顾晨的权力。
顾晨站在会议室外,听着里面传出的讨论声,心中隐隐有些不安。陈国良这一次的做法,明显是想要抢夺招商工作的主导权。
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会议室的门,走了进去。
陈国良看到顾晨进来,眼神微微一顿,但随即露出一丝笑意:“顾县长,来得正好,我们正在讨论招商引资的相关问题。既然你也在,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顾晨深知,不能在这种时候表现出任何的软弱。尽管心中已有预判,但他仍保持冷静:“书记,既然招商工作如此重要,我认为,县政府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招商小组,既不失灵活性,也能确保县委的整体掌控。”
陈国良微微皱眉,显然对顾晨的话有些不满:“招商引资是事关全县的大事,不能仅凭政府部门的意志。我们作为县委领导班子,有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全县的长远规划。”
顾晨迅速反应,语气坚定:“书记说得对,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实际执行的力量。县政府有资源、有团队,能够迅速推动项目落地,这也是符合长远规划的。”
两人言辞交锋,气氛愈发紧张。
就在此时,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王海生、杨国强等人也都进了会议室,他们显然是已经在背后达成了一些默契,准备将陈国良的意见贯彻下去。
然而,顾晨并未慌乱,而是微微一笑:“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