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的最后筹码
青州市财政局内部的气氛愈发凝重,局长李明杰的脸色阴沉,他知道,拖延战术已经难以奏效。顾晨的改革步伐太快,透明度改革的推进,让财政局的原有利益格局受到了威胁。
“李局,顾晨的财政公开方案已经在青河县全面实施了,”副局长低声说道,“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李明杰冷笑:“他以为财政透明化就能改变局势?太天真了。”
他顿了顿,缓缓说道:“如果我们不能阻止改革,那就让改革自己崩溃。”
“您的意思是……?”副局长皱起眉头。
“财政公开,表面上是好事,但只要有人挑事,就一定能找到漏洞。”李明杰的目光冰冷,“找几个善于写文章的人,让他们匿名举报,从财政公开的数据中找问题,挑毛病,放大矛盾。”
副局长心领神会:“这样一来,舆论就会开始质疑青河县的财政管理。”
“没错。”李明杰点燃一根烟,缓缓说道,“而且,我们手里还掌握着一张王牌。”
“什么?”
李明杰神秘一笑,低声道:“省委组织部前些日子对财政系统进行巡视,发现青河县一些财政支出项目有程序瑕疵,虽然问题不大,但如果我们推波助澜,顾晨就会很难受。”
副局长眼神一亮:“这一招够狠!只要把财政程序的漏洞放大,哪怕没违法,顾晨也难以全身而退。”
“去安排吧,让那些人‘自发’举报。”李明杰眼神冷漠。
---
舆论的反噬
两天后,青河县的财政改革突然成为舆论焦点。
一篇匿名文章出现在多个地方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上,标题耸人听闻:《青河县的财政改革,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文章详细列举了青河县近几个月的财政支出,强调部分项目存在“流程不清晰”、“资金拨付过快”等问题,并暗示“财政改革是否在急功近利”“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质疑。
虽然文中并未直接指控顾晨有任何问题,但字里行间都在制造怀疑和不信任。
紧接着,一些地方媒体开始转载,甚至有记者来到青河县,希望采访政府相关负责人。
舆论风暴正式来袭!
“顾县长,市里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王立快步走进办公室,将打印出来的几篇文章放在桌上。
顾晨看了一眼,脸色冷了下来:“这帮人,终于按捺不住了。”
“这篇文章从财政透明数据中挑毛病,看似有理有据,但实际上完全是有意引导。”王立愤愤说道。
张景伟冷静分析道:“这不是普通的舆论风波,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抹黑,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让你的改革受到质疑。”
顾晨冷笑:“他们想利用舆论战,让改革失去民众支持?”
“没错,而且市财政局的人可能还会放出‘巡视组发现问题’的消息,进一步强化舆论压力。”王立说道。
“那我们就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顾晨的目光锐利,“既然他们利用财政数据挑问题,我们就把所有数据摆到台面上——公开回应,正面迎战!”
---
反击的时刻
第二天,青河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面回应舆论质疑。
面对众多记者,顾晨态度坚定:“财政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理解外界的疑问,因此,我们决定进一步提升透明度,把所有财政支出细节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
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一名记者站起来提问:“顾县长,舆论质疑财政支出是否存在漏洞,您如何看待?”
顾晨沉着回应:“财政支出的确需要更加规范,我们欢迎各界的监督。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因为个别程序问题,就否定整个改革方向。”
另一名记者追问:“有传言称,省委巡视组发现了青河县财政管理的‘程序瑕疵’,这是否说明改革有问题?”
顾晨目光一凛,语气不变:“省委巡视组的工作,是为了帮助地方政府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而不是为了制造恐慌。如果个别人想利用巡视组的正常工作,来误导舆论,那我只能说,他们别有用心!”
这句话一出,现场一片低声议论。
紧接着,顾晨话锋一转:“另外,我想请大家关注一件事——财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