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表态后的青州市局势
省委正式表态支持青河县的财政改革,并要求相关经验适时推广的消息一出,青州市政坛再次掀起波澜。市政府内部的气氛骤然紧张,赵建华的脸色格外阴沉。
“省委明确支持青河县,这意味着我们的对策彻底失败了。”组织部长吴斌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
“失败?”赵建华冷笑一声,眯起眼睛,“这才刚刚开始。”
吴斌一怔,不解地看着他:“省委的态度已经定了,难道还有翻盘的可能?”
赵建华语气阴沉:“省委的态度只是‘适时推广’,并不是立即在全市推广。也就是说,他们还在观察。如果我们能找到青河县改革的漏洞,或者制造一些不可控的局面,让省委看到负面影响,那这场改革还能继续下去吗?”
吴斌皱起眉头:“你是说……制造舆论风波?”
“舆论、资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只要能挑出问题,省委就不得不重新考虑。”赵建华冷静地说道,“青河县的财政改革已经对全市的权力格局造成冲击,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接下来市政府的权威将大大削弱。”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外,顾晨的个人影响力也在上升,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威胁。”
吴斌若有所思地点头:“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赵建华眼神一冷:“既然他强调财政公开透明,我们就从这里入手,看看他的‘透明’到底有多少猫腻。”
舆论战的反扑
赵建华的计划很快付诸实施。
一周后,几家省内的媒体突然刊登了一篇关于青河县财政改革的“深度调查”报道,标题醒目:《财政改革背后的隐忧——青河县改革是否走得太快?》。
文章表面上是客观分析,但字里行间却在暗示青河县的改革可能带来财政风险。例如:
资金短缺问题:报道中援引“匿名知情人”称,青河县的财政改革在短期内削减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但随着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财政缺口可能会越来越大。
基层干部的抵触情绪:文章称,一些乡镇干部反映,由于财政改革,过去可以灵活使用的专项资金被严格管控,导致基层政府运作困难。
企业税收调整的隐患:文中还提到,青河县对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虽然短期内吸引了一些投资,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影响财政收入稳定性。
这篇文章迅速在全省范围内传播,引起了广泛讨论。
更麻烦的是,赵建华还安排了一些人,以市政府的名义向省财政厅提出“咨询”,询问青河县的财政改革是否存在超出政策允许范围的行为。
省财政厅不得不对此进行调查,这让青河县的改革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顾晨的应对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战,顾晨并未惊慌,而是召集县政府核心班子紧急开会。
王立气愤地把那篇报道摔在桌上:“赵建华果然不会善罢甘休!这篇文章看似中立,实则处处在挑拨离间!财政缺口?资金管理僵化?这些根本是无中生有!”
张景伟皱着眉:“但不得不承认,这种舆论会对我们的改革带来冲击。尤其是省财政厅如果开始调查,短期内会影响改革的推进。”
顾晨翻阅了一遍报道,嘴角微微上扬:“赵建华想用这一招,恐怕是低估了我们的应变能力。”
他抬头看向众人,目光坚定:“首先,我们不能被动应对,必须主动出击。宣传部门要立即联系省内主流媒体,邀请他们到青河县实地采访,让他们亲眼看到改革的真实效果。”
赵欣点头:“我马上去安排。”
顾晨继续道:“其次,我们要让数据说话。财政局和审计局立即整理一份详细的财政报告,包括财政收入增长、支出结构优化、招商引资成效等方面的数据,并向社会公开。”
张景伟应道:“明白,我马上去办。”
“第三,我们要争取更高层面的支持。”顾晨看向王立:“这次的舆论战,表面上是针对改革,实则是针对我们整个青河县的发展方向。我要亲自去省里,向省委和省政府做详细汇报。”
王立眼神一亮:“你要去找许东明书记?”
顾晨点头:“是的,这不仅仅是财政改革的问题,而是青河县能否继续走下去的问题。”
省城的较量
两天后,顾晨出现在省城,直接前往省委大院。经过一番协调,他终于得到了与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