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经济水平不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各异,这样的绩效考核是否过于僵化?”一位地市级领导忍不住提出了异议。
顾晨淡定回应:“我并不认为这是僵化的考核,而是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设定灵活的评估标准。重点不是看地方政府的‘总收入’,而是看其在资金使用上的效率与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他的这一回应,再次引起了在场领导们的讨论和争议。尽管顾晨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如何避免过度干预地方事务,仍然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难题。
然而,顾晨知道,只有打破现有的框架,才能迎来真正的变革。此时的他,已经深刻意识到,这场改革不仅仅是一项政策调整,更是一场政治博弈。
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
就在顾晨提出改革方案的第二天,省政府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除了地方政府的反对,顾晨还感受到了一股来自省政府内部的压力。特别是财政厅副厅长徐同光,他的态度越来越明显,似乎对顾晨的改革心生嫉妒与敌意。
徐同光与顾晨的关系,一直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虽然两人曾有过合作,但徐同光对顾晨的改革进展充满疑虑,甚至认为顾晨的迅猛推进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这一天,顾晨与邱建国共进午餐时,邱建国轻声说道:“顾晨,你小心点,徐同光最近的动作有点不对劲。他不仅在背后暗中给你施加压力,最近还开始与一些地方领导勾结,想通过他们的支持来制衡你。”
顾晨眉头微皱,心中早已有了察觉。“我知道。他想借地方的反弹来打压我的改革。”他轻声道,目光锐利,“但我不会轻易让步,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任何人都无法阻止。”
邱建国点了点头,显然对顾晨的决心表示赞同:“不过,徐同光毕竟是财政厅的老资格,你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还得看你如何应对他。”
顾晨没有再说话,他心中已经有了应对之策——正面交锋,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若仅仅通过隐忍和妥协,他的改革终究不会取得真正的突破。
坚守改革的信念
接下来的几天,顾晨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努力化解改革中的矛盾。同时,他与省政府高层的联系也逐步增多,尤其是杜永年、省组织部长李宗武等人的支持,给予了他不少的信心。
在不断的博弈中,顾晨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推动改革不断向前推进。虽然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荆棘,但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够迎来改革的最终胜利。
而这场改革,必将是顾晨仕途中最为关键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