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晨的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虽然市场已经逐步回暖,政策也开始发挥效果,但他深知,这仅仅是改革的开端。真正决定改革成败的,不仅是经济政策的调整,更是制度的优化、干部的选拔、以及对各种政治博弈的精准应对。
他必须继续推进,一步步稳扎稳打,确保改革的每一步都能落到实处。
---
1. 经济改革的深层推进
上午九点,京城一座会议厅内,顾晨主持召开了一场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闭门会议。与会者包括财政部、央行、商务部以及多个重要经济智囊团的负责人。
会议刚开始,财政部部长首先汇报了近期的经济状况:“顾书记,自从我们推出一系列市场稳定政策后,企业信心得到恢复,特别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回暖明显。但我们也注意到,部分企业仍然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
央行行长接过话题:“我们已经优化了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过,一些地方政府仍然习惯于依赖过去的融资模式,对新政策的执行力度参差不齐。”
顾晨听完,微微点头,随即问道:“商务部的情况如何?”
商务部长迅速回答:“外资信心正在恢复,最近我们与多个跨国企业进行了沟通,他们对我们的改革方向表示认可。但部分企业仍然担忧政策的持续性,希望政府能给予更明确的长期规划。”
顾晨沉思片刻,然后开口道:“我们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市场层面,还要深入到制度层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资政策必须形成联动,避免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况。”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地继续道:“地方政府的执行力是个关键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督导和检查,而是要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这次会议不是讨论问题,而是要拿出具体解决方案。”
商务部长点头:“我们可以在外资政策上给予更明确的预期,比如推出三年或五年的发展规划,让外资企业看到稳定性。”
央行行长补充道:“地方政府的问题,可以通过考核机制来解决,比如把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倒逼他们积极落实。”
顾晨微微一笑:“很好,那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制定详细方案。”
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最终形成了一份涵盖财政、货币、外资政策优化的行动方案,同时明确了地方政府执行改革政策的考核标准。
---
政治棋局的谋划
会议结束后,顾晨回到办公室,秘书王珂已经等在那里。
“顾书记,李部长请您下午去他办公室一趟,他有些重要的事情想跟您沟通。”王珂低声说道。
顾晨点了点头,示意明白。
下午三点,顾晨来到李昌伟的办公室。李昌伟是党内资深的经济专家,在改革问题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是顾晨推行政策的重要盟友之一。
“顾晨,最近改革推进得不错,但我有点担心。”李昌伟示意他坐下,语气凝重。
顾晨笑了笑:“李部长,您是担心哪些方面?”
李昌伟叹了口气:“我听到一些风声,沈斌那边虽然暂时被压制,但他并没有真正放弃,他正在地方上做文章,试图联合一些保守派,给你的改革制造更大阻力。”
顾晨目光微微一凝:“具体情况呢?”
“据可靠消息,沈斌已经联系了几个地方的老同志,他们在基层有很深的影响力,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可能会在政策执行上制造障碍,甚至通过某些渠道影响舆论。”
顾晨沉思了一会儿,随后缓缓说道:“这倒是个棘手的问题,但也不是无解。”
“你的想法呢?”李昌伟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顾晨微微一笑:“既然他们想打地方的主意,那我们就先下手为强。我准备亲自去几个关键省份调研,一方面稳住支持改革的地方领导,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来推动政策落地,形成改革的示范效应。”
李昌伟眼前一亮:“不错,你亲自去,至少能震慑一部分人,同时也能更直接地掌握地方的真实情况。”
顾晨点点头:“另外,舆论方面也不能放松,我们要提前布局,防止他们利用媒体制造负面情绪。”
李昌伟笑了:“看来你已经想得很清楚了,那我就放心了。”
---
地方考察与改革推进
三天后,顾晨启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