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都市言情 > 官场无痕:平民子弟逆袭世家名门 > 第66章 工作打开局面

第66章 工作打开局面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夜晚有空要不要来散步 炮灰雄虫拒绝火葬场 陆上将的小狐狸又跑了 要命!失忆后大佬E让我喊他老公 在合欢宗重生成体修大佬 要命!钓系omega他超级漂亮 昭冤录 官场无痕:平民子弟逆袭世家名门 香槟桶火焰(1v1 强取豪夺 出轨) 伯利恒之星(校园 1v1) 权路相争 二分之一魔女 如何在本丸保持单身 攀高枝[现代女尊] 穿书反派,开局拿下柳如烟! 身怀异能闯四方 高考落榜,听劝的我成了首富 我与清冷校花的重启人生 变小的女高中生[银魂] 我在古代开食肆

既然王俊乡长都没有意见,高明泉和其他党委委员也就表示赞同,董远方的农业税催收方案,在党委会上顺利通过了。

会后胡双喜将方案内容和提请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材料整理一份,高明泉和王俊分别签字后,他下午跑了一趟市里,递交了上去。

董远方的方案,归结下来有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无论是乡里的广播播站、电视台,还是临街的刷墙,全部用起来,让依法纳税的观念,全面深入到老百姓心里;

二是,公开透明公示农业税收支明细,每个村公示栏里都要张贴,本村收多少,乡里交了多少,村里提留款的支出明细;乡政府门口公示所有村的收支情况,乡政府的收支明细;

三是,设置优补政策,以村为单位,全乡31个自然村进行完成情况排名,排名靠前的村,奖励想用的农业机械、农用工具等;每个村,规定时间内的时间先后,奖励村民种子、农药、化肥等必备农资。

四是,优待政策,家里实在经济困难,经村里提报,乡里核实,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减免部分农业税;

五是,用之于民,全乡税收达到200万以上,市里明年交通规划优先考虑房乡的村村通项目,即五年内实现每个村到镇上都有一条水泥路的计划。房山乡今年已经拿到了两条路的修建规划,本次完成最好的村子,优先修路,明年的村村通也以农业税缴纳完成情况进行考量通水泥路的时间

六是,以工抵税,乡里暑假修房乡中学宿舍楼、北山水库、两条水泥路,需要大量的人力,家里困难但是有劳动力的农户,可以以工抵税,前提是最高能抵扣一半,需要先交一半。

七、市府支持,根据房山乡的特殊情况,上交完成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近200万的农业税任务后,市府以无息借款的方式,返还房山乡100万,三年内还清。

整个方案,没有太新颖的地方,也是之前他在城南搞的农业税征收方案的升级版,更系统化了一些,尤其是政府支持方面,是结合房山情况提出来的。

让市里给房山乡减免农业税不现实,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其他山区乡镇,甚至平原地区的乡镇,肯定也会申请减免。

市里直接给钱更不可能,市里财政也不宽裕,前几年分税制实施后,都是市里往省里要,省里往上面要,地主家里也没余粮了。

无息借款的形式,既能让市里给其他乡镇一个交代,毕竟房山乡确实是大家最穷的兄弟,也能解决房山乡这两年的燃眉之急。

乡村公路的动工,房山中学的宿舍楼改造,拖欠的干部、教师工资等等在会上争论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先解决。

乡党委会后,董远方便开始着手方案的落地工作。

党政办攥写了不少宣传标语、广播稿,董远方详细修改了一下。

“越通俗易懂越好,这些是让老百姓听的、看的,太华丽、煽情的词汇,反而意义不大”

董远方给刘少强和吴枚交代好,俩人都是职高毕业,文字功底确实一般,董远方鼓励他们多看书学习,有机会还是可以考个在职大专,千万别因为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懈怠了。

他俩连连点头,谦虚地回应。

房山乡农业税收不上来,市里也十分清楚,按说主管领导是要追责的,出了刘为民贪腐的事,也不好过分追究高明泉和王俊的责任,毕竟老百姓抵制,是因为刘为民贪污,失去了民心。

按照董远方的这方案,虽然比预想的减少了近一百万,但是如果能给市里交上来两百万,哪怕再借给他们一百万,市里也不吃亏。

少收的一百万,也是以工抵税、纳税奖励等形式出去的,只有特别困难的,才是真的没有收。

如果实行的话,也算是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农业税收支明细账,也能够解决老百姓的顾虑,避免刘为民的事再发生。

所以,不到一周时间,市里的批复就下来了,整体统一方案,修改的内容也是一些小细节。

市里统一后,董远方他们召开了全乡村干部大会,进一步宣传政策。

每个村的书记、村长,会计和妇女主任,都来乡里开会。

房山乡的会议室根本坐不下,每次开这样的会,党政办提前从杂物库里,翻出来一百多个小马扎,村干部们坐小马扎,前面放几排桌子当主席台,乡领导坐主席台上。

老百姓常说的上台和在台上,估计是这个台吧。

刚开始布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都市武士 护妻狂魔:你好,岑先生+番外 霍先生结婚吧 小冰河时代求生日常 半生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