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士兵都以一当百,将军们的战斗力更是惊人。在大秦境内的众多势力眼中,夷陵就是死亡与毁灭的代名词。“若是夷陵干涉,我们的计划恐难实现。”
“现在担心为时太早了吧。既然刘季拥有天命所归的光环加持,怎会轻易失败呢?”有人安慰道。另一个人仍然不安。“我害怕夷陵军突然袭击啊。”
“你也知道夷陵军声名赫赫。”另一人说。“我知道,但是那是一支难以预测其动向的力量……”
“别忘了,刘季身边的强援不计其数。再说还有神农氏的地泽二十四阵,加上那些精锐部下们助阵,哪有失败的道理?”最后,那人仍有些担心地问,“如果神农氏的地泽二十四阵失灵了,那我们将陷入何种境地?”
“别再想得这么悲观,我们亲眼见证过神农氏的地泽二十四阵究竟有多么强大。”对方说道,努力驱散心头疑虑。
“万一呢?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啊……”
正当两位首领激烈争论之际,他们的师叔荀子缓步走出。荀子身穿一袭青色长衫,神情阴沉,周身的气场也显得格外沉重。
他站在门口便听到了两人的讨论。推开门,见两人愁眉不展的样子,心中颇为不满——怎么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于是不禁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他很清楚夷陵的势力确实强大,人们提起夷陵都谈虎色变。不仅是平民百姓心有余悸,连达官贵人也不敢小觑其威胁。就连有些孩子淘气不听话时,大人们也会用夷陵来吓唬他们。
荀子不由得暗自感叹:“比起张良和韩非这两位杰出人物,这两名师侄还是相差太多。”如果此刻是张良或韩非中任何一位在这里,儒家就不会如此犹豫不定、举棋不定了。而这两人现在仍然无法把握时局的变化,表现得极为摇摆不定。
荀子想到此不禁冷笑着自问,难道这些人真能让局势顺遂发展吗?
思索片刻后,他脸色一寒,大声斥责道:“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成天唉声叹气又有什么用?”他告诫二人:“要肩负起儒家未来的重任。你们既然选择参与此事,要么就不做,做了就要彻底!别在关键时刻退缩!”
荀子的话如同晨钟暮鼓,敲醒了两个人。对啊,事情已经发生,无法回头。
这一刻,两人幡然醒悟,愧疚地向荀子道歉,“师叔,我们明白了。”“师叔,我们错了。”
另一头,嬴长夜正带着项少羽日夜疾驰奔向齐鲁之地,蓝忘机则被派回皇城主持大局。有了蓝忘机的帮助,那群反对者难以掀起太大的波澜。而且此次前往齐鲁主要为了处理叛徒,根本不需要动用蓝忘机的实力。
嬴长夜脑海中通过神魂印记向十大将领发出命令,火速集结,赶赴儒家。他对儒家一再挑衅底线感到不可忍耐。如今终于等到一个绝好的时机来一举剿灭儒家,这个决定岂能不趁热打铁!
要想攻破一个宗派首先要击溃其士气。“焚书坑儒”这项曾经未竟的大业将由嬴政未完成的部分,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他们,看看这次他们能闹腾到什么地步?
面对如此盛情,他必须拿出最大的诚意。他期待看到这些平日里的豪言壮语会在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有何反应。他早已迫不及待要分享这份诚心诚意的“心意”,并确保他们会记得这来自他的特别问候。
这不仅仅是一次行动的展示,更是对他耐心与策略的一次全面回应。他要用最坚决的姿态告诉那些三番五次找茬的人——这次,他不会手下留情。
此次夷陵十路大军齐集桑海城,象征着他们微薄的心意与献给大秦的礼赞。与此同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十位夷陵将领们纷纷接到命令,指挥着他们的部队迅速向齐鲁方向集结。假如能有一个俯瞰的视角,会发现秦国境内的百万雄师正在源源不断地朝着桑海城前进,场面颇为壮观。
而在咸阳城中,天还未亮,百姓们就已经聚拢在城门内外,翘首以待,仿佛期待着一场盛会的到来。街头巷尾都弥漫着喜悦的氛围,许多人自发地歌舞庆祝这场巨大的胜利。他们三五成群地交流讨论着最近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