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哈,好!好!好!”
嬴政放声大笑,笑声迅速传遍了咸阳宫。与此同时,两个气息沉稳的身影悄然潜入宫中。
在这同一时刻,儒家领袖伏念和颜路正在议事堂密谈。“若此次无法一举覆灭大秦帝国,对我们而言将是灭顶之灾。”
“我们唯有寄希望于刘季的大军……”
“我听说他的军队已经将蒙恬的部队围困在山洞中。”
“但据我所知,楚地已被击败,分出去的援军也难逃王翦大军和夷陵守军的围剿,现在王翦的部队已经深入楚地中心。”
“并且城民欢迎他们进城,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攻下核心地域,还顺便平息了周边的一些叛乱,如今正向刘季的地盘进发。”
“你是否担心那里的防御?我们知道神农氏的‘地泽二十四阵’威力惊人,更有高人相随。如今刘季有真龙气加持。”
“确实,王翦大军若是进攻,无异于是自寻死路。只能寄望刘季的大军尽快击溃对方……”
两人正谈得起劲时,一位儒家成员突然闯进来报告:“桑海之城外发现大量敌军!”
大量的敌军?
显然不是刘季的大军——他的队伍人数不会有这么多。
难道会是夷陵的援军吗?
二人相视而惊慌失措。他们的呼吸急促,后颈寒毛竖立——怎么可能?
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仿佛一块石头坠入深渊、不再发出回响。
但他们必须保持冷静——无论如何都不能乱了阵脚!
伏念尽量保持镇定,对前来汇报的 ** 说:“你可知那是哪方军队?大概多少人马?”
农家的代表恭敬回答:“都是装备精良的重骑兵,估计有十万人马,未能确认具体来源。”
十万之众!
如果是冲着儒家来的,还有生还的机会吗?
对儒家乃至山海之城来说,这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打击。二人互视一眼,感到心事沉重,不敢贸然决定。
急忙唤来另一人传达命令:“快,立刻请师叔荀子前来!速战速决!”
汗珠悄无声息地渗出背部,两人都在暗自思考应对之策。接下来该如何处理这个情况呢?
考虑到有十万精锐大军压城,他们目前的人数显然无法与其抗衡。虽然前几天和他们一起回来的有不少人,但大部分都在山下从事反秦宣传工作。如果真要与这十万多军队对抗,那对他们的结果只有一条死路。
荀子到达后,伏念望着他并告诉他桑海城外如今汇聚了十万精良重骑兵的兵力正在逼近。听到这个消息后,荀子沉思片刻,尝试判断这支部队的来源。
三个人彼此看了一眼,都感觉到事情极为棘手。十万人的大军可不是一般的势力能够集结的,更别提这些全是装备精良的重骑兵。培养这样规模的骑兵需要耗费庞大的财力、物力以及时间和心血。
当今天下能召集到这么多兵马的只有三个主要势力:秦国、夷陵,还有反秦的农家。农家军由于其组织形式多是在各地游走招募成员,几乎不可能迅速召集这么多兵力,更别说全都是重骑兵。如果秦国真的培养了这些士兵,早该有一些风声传出来,而且十万大军每天所需的粮食和供给是巨大的,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支持。
假设大秦和夷陵联合也不太现实,王翦和蒙恬率领的军队现在还在与刘季的军队激战中,怎么可能突然调集这么多部队,即便大秦帝国动用全部力量也不应该这么悄无声息。至于自给自足的可能性也很小。
还剩下最后的可能性,就是……夷陵的军队。特别是夷陵老祖能在一夜之间调动这么多支军队的能力更为突出。因此,这股未知的势力极可能是来自于夷陵。对于儒家而言这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真如所料,桑海城恐怕难保安全……
在这紧张时刻,又有更多的情报不断传来:“报告,城外各个方向又发现了大量集结的军队,估计也有接近十万众。”
三人面露忧色,已经没有更多的惊讶,甚至还没有回过神来时,新的消息传来:“报告,从西南方向发现有装备精良的重骑兵,估计也有十万左右。”
情报一个接着一个,仅过了约一刻钟,就已经接收到十次之多。这意味着,此刻桑海城已被来自四面八方的神秘势力重重包围,总计可能达到一百万之众。形势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