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鼓的激昂节奏中,随军的士兵开始奋力击打战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士气。若不然,这一仗必败无疑。
对岸的秦军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鼓声,斗志更加高涨,眼中泛红杀意更甚。
他们此次前来并未携带任何鼓具,面对九个帝国的举动显然感到受到挑衅,仿佛这是轻蔑他们的尊严。他们心里清楚,哪怕此时战鼓再响、呐喊再多,也难以改变注定败亡的命运,这些只是垂死挣扎而已。
瞬间,战鼓如雷鸣四起,与周围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九大帝国的军队士气逐渐被鼓舞起来。
在一旁厮杀的秦军更为拼命,他们要为阵亡的战士们复仇,似乎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便敌人如何激励士气也无法逆转败局,终究会沦为失败的一方。
在夷陵军团的指导下,大秦士兵迅速掌握精髓,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对他们而言,与九大帝国的交锋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为了保卫家园、亲人。
没有一个士兵喜欢杀戮,然而当外来者侵犯家人的安宁时,拿起武器便是唯一的自卫之道。
此时此刻,每个士兵心中浮现的画面都一样清晰,那就是假如任凭九大帝国家兵长驱直入到国内,百姓、老幼还有活路吗?因此他们目光如炬,双眸尽是血丝,紧紧握住刀枪,视这场战斗如同生死较量。
唯有彻底消灭敌人,牺牲的战友的灵魂才能安息。
而对面的九大帝国上下,从士兵到将帅,均露出绝望的神情。原本自信秦军在有夷陵护庇下会不堪一击,但实际情况远超预料。这种出乎意料的强大战力让他们措手不及。
白羽帝国的国师看在眼里、心头惊惧难安。他深知这次若不全力以赴抵挡住秦军的攻势,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无休止的惨烈厮杀和种族灭绝。曾经听闻过的夷陵军团,以残忍无情闻名于世,如今亲身遭遇更是自认晦气。
不仅如此,就连秦军也在不知不觉间展现出惊人的潜力。殊不知,在不久前与孔雀帝国大战之后,所有人的心境都因担忧嬴长夜而变化,经历那次奇耻大辱后决心加倍练武,提高实战本领,终于在这次战役中显山露水。
“国师,该如何应对?”有人询问,“现在看来,秦军极其勇猛,简直无法抵挡。”
“不是说秦军都是虚弱之辈吗?为何……”
### 315
“没错,他们现今的实力过于强大,我们无法提前战胜他们,相反,我们可能还会损失一些人力。”
那名士兵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想到一个办法,却不敢直说。他抬起眼,注视着白羽帝国的国师时带着些许畏惧。
“说!”国师下令,显然他已经没有心思再顾虑任何其他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是有人能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只要能够突破九大帝国今日面临的困局,无论采取什么手段,一切都在所不惜。
如今形势严峻,除了走一步看一步外别无选择,曾经意气风发的模样已不再。当时听闻大秦帝国的消息时大家或许还在冷嘲热讽,现在谁敢如此?看到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样子已令人感到不寒而栗。况且那些人跟随夷陵军生活训练,其战斗力不容小觑。即使听到关于他们的传说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更不用提面对真正的战斗时了。
“我们可以派一队士兵作为先锋突围,以便其他人可以借此机会从中突围,虽然这一策略存在很大弊端,牺牲一部分人的性命换来大多数人活命,希望将军慎重考虑。”那名士兵说完,立刻低头不敢直视。
他清楚这建议中的缺陷:如果今天仍无法突围,这些生命的代价会让人难以承受。“我理解这个提议的风险,请容许我考虑。” 白羽帝国的国师眯起眼睛思索起来,权衡这种策略的成功率与合理性。
对于要让一队人去冒险送死的想法,国师心有不舍;但此时形势紧逼,若是能够成功突破重围固然好,万一失利,所有人都得陪葬。
“让我先考虑一下。” 国师说道。
不久之后,当白羽帝国的国师低头思考时,罗马帝国的国师经过与其他将领讨论后立即赞同了士兵的想法。“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办。不论结果如何,我们必须拼尽全力。若侥幸能活下去,那是天助我也,如不能,那也认命了。”
早些日子从咸阳城逃离至此,感觉事态已开始变得不对劲。如今看来,事实确实如此,证明大秦帝国长公子绝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
“我同意。”“我赞同。”
随着众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