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豪迈大方!
“先生,照您这样说,煤矿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不交由朝廷来开采更好?”
李涛不解地问道。
陈平瞪大眼睛盯着他看:
你是大秦国储,自然可以无所谓;
但我不同啊!
违法贩卖私盐和私自铸造铜铁的事我能不知?
只是各行各业都被世家把持着,我们普通家庭根本插不上手而已!
采煤是个新兴产业,若趁机将这个行当收入囊中……
那便是迈向富豪家族的关键一步!
“殿下方才提到的地方豪族势力,始终是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一部分。”
“你先前说过一万座水泥磨坊,朝廷真有能力造出来吗?”
“的确,可能真不行。”
“但凡朝廷难以触及之地,总有当地的大户人家介入经营。”
“在皇帝和大臣眼中,这些地方的绅士大户可能无关痛痒,”
“然而对于各地郡县来说,这些人可是神通广大的角色。”
“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很方便。”
“即便是当地官府往往也是视而不见。”
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物称之为‘民营经济资本’。”
李涛点头同意。
虽然秦朝法律严格无情,但再严格的法律总会有其破绽,
各类徇私枉法、包庇犯罪的行为依旧屡见不鲜。
“微臣不是空谈。根据秦川八百里的估计,这里蕴含的煤矿资源至少也有上千个。”
“推而广之,在咸阳千里范围内,煤矿的数量不会少于一万个。”
陈平信心十足地解释。
“如此多?”
李涛震惊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这个惊人的数字。
陈平微微一笑:“这当然啦。”
咸阳方圆千里包括哪儿呢?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神木地区、大部分山西省份,都是我国煤炭主要蕴藏区之一。
大小矿山总计下来超过一万,简直是正常不过。
“殿下这么多的煤矿井田,朝廷能都管理起来吗?”
“恐怕不行吧。”
陈平自信满盈地说: “这正是需要像我这样愿意为朝廷解难的民营资本参与其中啊!”
“再说,有更多财富积累后,我们以后行事也更加方便。”
李涛苦笑不已:“先生此话固然合理,但如果以私人名义采矿产石涅,则需花费不少钱。如果向内库取支,似乎不太合适。”
李涛天性宽厚,不愿以始皇的财产为自己谋取个人利益。
“哪里来的用钱呢?不要总是提到资金。”
他说,“我们可以尽可能节省资金成本。”
马车行至八里沟。
四周环绕的小丘低矮却绵延不绝。
唯一一片狭长缓和的谷地位于中部,
卫兵们把守着谷口,见到太子驾到立刻鞠躬致意。
“先生,请您看看,村民们已经采出了几万斤黑炭石。”
李涛欣喜万分地打量那一堆巨大的黑色物质。
陈平摇摇头:
\"不对,这种方式无法满足大规模需求。咸阳几十万人取暖,仅靠这点产量怎么够用?\"
尽管李涛有些泄气,但他提出增加人员可以提高效率。于是陈平提出了合伙经营,并建议移走整个八里沟上的土层,暴露出煤矿层的方法。
李涛听后陷入思考,认为这样做不仅高效而且可行。陈平还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挖掘策略。
最后两人商议,动员当地居民在农闲时节利用廉价劳动力和换购政策,既能解决问题又不影响农业生产。这样的方法既快速有效又能确保低成本。
李涛对此表示认可,决定将此事上报给父皇,并尝试学习治理国家的实际本领。
### 第十二章 煤田财富与新政规划
“除了耗费些粮食,我们留下的可是长达八里、宽过一里的大煤田呀!”想到那一望无际的煤炭矿藏,谁也难以估算其潜在的价值。那片巨大的矿产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宝库。
秦羽愣愣地想了许久。总觉得事情哪里有些不对,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大人,我才疏学浅,无法与您相比。”他说着,心道这确实是一桩大善事——让咸阳城的老百姓用上廉价煤炭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