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仙侠小说 > 武道系统:逆天成神 > 第55章 灵霄阁之危与神秘宝玉探寻

第55章 灵霄阁之危与神秘宝玉探寻 (第2/3页)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终道仙 武道系统:逆天成神 星云:少年游侠客 仙途逆世之仙界传奇 魔法咒语是汉字?看我手搓禁咒! 修真从穿越到长橙域开始 一本功法闯宇宙 灵印纪 永堕深渊:魅 我带着一群小鬼练魔法 我以大梦炼长生 我在蜀山斩妖除魔成圣人 穿到西游记拜孙悟空为师 键盘侠的异次元冒险 逆袭重生:反击耀新生 纵横三界之鬼门小子 异寂能 御兽东荒我不慌 史前元尊 天之湮

为首的黑袍人冷笑一声:“哼,少装蒜!把东西交出来,饶你们不死!”

“什么东西?我们根本不知你所言何物。”王猛大声回应,手中紧紧握住大刀,随时准备战斗。

黑袍人不再废话,一挥手,众人如饿狼扑食般冲了上来。林逸率先出手,施展出武道系统中融合了多种精妙武学的“混沌破魔掌”,掌风呼啸,带着强大的力量和破魔效果,所到之处黑袍人纷纷倒地。

,!

王猛挥舞着大刀,施展出“裂地斩”,每一刀都裹挟着千钧之力,将敌人的攻势一一挡下。赵风则凭借鬼魅般的轻功,在敌群中灵活穿梭,手中长剑不时精准刺中敌人要害。

然而这伙黑袍人显然经过严格训练,彼此配合默契,武功也颇为高强,一时间林逸等人竟难以突围。就在战斗陷入胶着、难解难分之时,苏瑶光突然大喝一声:“灵霄阁弟子听令,杀!”只见一群身着淡蓝色衣衫的灵霄阁弟子从迷雾中飞速冲来,加入了战斗。

原来,苏瑶光担心林逸等人遭遇不测,便暗中率领阁中精锐弟子跟了过来。有了灵霄阁众人的助力,局势瞬间扭转。黑袍人见势不妙,纷纷萌生退意。林逸岂会让他们轻易逃脱,施展出浑身解数,将为首的黑袍人逼至绝境。

“说,你们到底在寻找什么宝物?背后主使究竟是谁?”林逸目光如炬,冷冷逼视着黑袍人,同时通过武道系统强化自己的气势,给黑袍人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

黑袍人脸色惨白如纸,犹豫片刻后,终于开口:“我们在找一块神秘的宝玉,据说这块宝玉拥有超凡的力量,能解开一个上古之谜。至于背后主使,我也并不清楚,我们只是奉命行事。”

“宝玉?”林逸心中疑惑更甚,他从未听闻过有这样一块宝玉。他继续追问:“那宝玉有何特征?你们从何处得知这个消息的?”

黑袍人还未作答,突然,他的口中猛地喷出一股黑色的污血,身体缓缓软倒在地。原来,他早已服下剧毒,一旦落入敌手,便会毒发身亡。

林逸无奈地叹了口气,转头对苏瑶光说:“苏阁主,看来此事颇为棘手,还需从长计议。我们先回灵霄阁,再做谋划。”

回到灵霄阁后,众人围坐在一起,商讨应对之策。苏瑶光秀眉微蹙,忧心忡忡地说:“林大侠,依我看,这伙人背后的势力必定极为强大。他们为了寻找这块宝玉,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宝玉,方能彻底化解这场危机。”

林逸点头表示赞同:“不错,不过我们对这块宝玉一无所知,该从何处着手呢?”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赵风突然开口:“我记得在清平镇时,曾听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提及一个古老传说。据说在远古时期,有一位惊才绝艳的大能在这附近留下了一件稀世珍宝,这件珍宝或许与一个惊天的秘密息息相关。或许,我们要找的宝玉就是这件珍宝。”

众人听后,都觉得这个线索至关重要。林逸说:“既然如此,我们便去打听一下这个传说的详细内容。苏阁主,不知阁中可有熟悉这一带历史掌故的人?”

苏瑶光思索片刻,说道:“我们阁中有一位元老长老,他在此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对这一带的奇闻轶事、历史典故了如指掌,或许他能知晓一些线索。”

于是,苏瑶光命人将元老长老请了过来。元老长老已是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智慧的光芒。听闻来意后,他轻抚胡须,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我确实听闻过这个传说。传说中,那位大能将宝物藏在了一座神秘的洞府之中,洞府入口被一道上古禁制所封印,只有拥有特殊血脉的人才能解开禁制。不过,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找到过这座洞府。”

“特殊血脉?”林逸心中一动,他想起自己穿越而来,带着神秘的武道系统,这系统似乎与一些神秘莫测的力量紧密相连,说不定自己就是那个拥有特殊血脉的人。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众人,众人听后都觉得有几分道理。

“既然如此,我们便去寻找这座神秘的洞府。”林逸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宛如寒夜中的星辰,“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我们既已踏上这维护江湖正道的道路,便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前方荆棘满布、险阻重重,我们也绝不退缩。”

在元老长老的指引下,林逸等人踏上了寻找神秘洞府的艰辛征程。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径,翻山越岭,一路披荆斩棘。林逸利用武道系统中的“追踪术”,试图寻找洞府的蛛丝马迹,但一连数日,都毫无所获。

这日,众人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明帝1627 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 三国兴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