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风就能把他吹倒,像是大病初愈的模样。可他的眼睛却炯炯有神,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声音洪亮,整个人透着一股别样的精气神。庄致和不禁心生敬意,说道:“正是,道爷您怎么知道?”道人回答道:“小道素来认识此人,他为人极其侠义,我正要寻访他。不知他往哪个方向去了?”
豆老儿听到这儿,心里有些不耐烦了。他暗自嘀咕:“这个道人从早上就要了一角酒,一直磨蹭到现在,占着我的一张桌子,跟等客人的店小二似的。现在听我们俩说话,还插起嘴来,怕是个专门混吃混喝的。”于是,他没好气地回答道:“我这儿过往的客人多了去了,谁有闲工夫打听他去哪儿了。你既然认识他,就赶紧去找他吧。”道人见豆老儿说话不客气,也不生气,顺着他的话说道:“小道与施主相遇,也是缘分,不知施主能否布施小道两角酒?”庄致和豪爽地说:“这有什么。道爷请过来,尽管喝,都包在我身上。”道人便凑了过来。庄致和又叫豆老暖了两角酒。豆老满脸不情愿,狠狠地瞪了道人一眼,嘟囔道:“一看就是个骗酒喝的,这下可找到冤大头了。”一边说着,一边嘟嘟囔囔地去温酒了。
原来,这个道人正是四爷蒋平。他向包相回明情况后,便扮成云游道人的模样,从丹凤岭开始,一路仔细寻访韩彰的下落,好不容易打听到这件事,哪肯轻易放过。他一边喝酒,一边详细询问昨天发生的事情,越听越觉得那个救巧姐的人就是韩爷。喝完酒,蒋平道了声谢。庄致和结了酒钱,带着巧姐离开了。
蒋平也走出了大夫居,一路上逢村遇店,都细细打听韩彰的消息,可却毫无收获。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夕阳西下,他来到一座庙宇前。只见庙门上的匾额写着“铁岭观”三个大字,蒋平知道这是一座道士庙,便走上前去。他刚要敲门,山门突然打开,一个老道提着酒葫芦走了出来。再看老道的脸,已经喝得红扑扑的,带着几分醉态。蒋平上前稽首行礼,说道:“小道赶路天色已晚,想在仙观借宿一晚,不知仙长能否收留?”老道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了蒋平一番,说道:“我看你身材瘦小,不像是会惹事的人。也罢,你在这儿稍等一会儿,我到前面打些酒回来,自有安排。”蒋平灵机一动,接口道:“不瞒仙长说,小道也喜欢喝酒。这酒本就是咱们出家人的喜好。请把酒器交给小道,我去打酒,回来敬仙长,如何?”老道听了,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道友初来,怎么能让你破费呢?”嘴里虽这么说,却把一个酒葫芦递给了四爷。四爷接过葫芦,又把自己的渔鼓简板以及算命招牌交给老道。老道告诉他卖酒的地方,蒋平答应一声,转身去了。不一会儿,他就提着满满一葫芦酒,还额外买了许多酒菜回来了。老道见了,高兴得合不拢嘴,说道:“道兄初来,就花了这么多钱,让我实在过意不去。”蒋平笑着说:“这有什么要紧的。你我都是同道中人,小弟特地敬大哥。”
老道更加欢喜,转身在前引路,把蒋平让进庙内,关上山门,绕过影壁,便看到三间东厢房。二人来到屋内,进门处有个悬龛,里面供奉着吕祖,屋内还有桌椅等物。蒋爷把招牌靠在墙边,放下渔鼓简板,对着吕祖行了礼。老道掀起布帘,邀请蒋平到北间屋内就坐。蒋平看到屋内有个炕桌,上面放着杯壶和两盘吃剩的菜肴。老道打开柜子,拿出餐具,把蒋爷新买的酒菜摆了上去。然后温酒倒茶,两人面对面坐了下来。蒋爷自称姓张,又问老道的名字,原来老道姓胡名和。道观里的当家的叫吴道成,生得黑面大腹,自称绰号“铁罗汉”,一身武艺高强,就爱攀附权贵。这胡和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几杯酒下肚,本就有几分醉意的他更是酒劲上头,开始口无遮拦起来。他顺口说道:“张道兄,我跟你说,一会儿当家的回来,你可别吭声,让他们到后面去,别管他们干什么。咱们俩就在前边,痛痛快快地喝酒,喝醉了就倒头大睡,什么都别管。你觉得怎么样?”蒋爷装作好奇地问道:“多谢胡大哥指点。但不知当家的要做什么事?能不能跟我讲讲?”胡和满不在乎地说:“其实跟你说也无妨。我们这当家的,以前是响马出身,后来畏罪出家。最近他有个朋友来找他,叫花蝶,更是个不三不四的人,整天鬼鬼祟祟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昨晚有人追着他到这儿,竟被他们给抓住了,锁在后院的塔里,到现在还没放出来。你说,他们的事能管吗?”蒋爷听了,心中猛地一震,追问道:“他们抓住的是什么人?”胡和醉醺醺地比划着,把昨晚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蒋爷听后,吓得魂飞魄散,脸上满是惊骇之色 。
你知道胡和说的“如此如彼,这般这样”究竟是什么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