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方便把话说得太细,就随口敷衍道:“我从来没见过艾虎,也不知道他品行相貌如何,儿女的终身大事,哪能这么草率就答应呢?”孟杰和焦赤听了,也没什么可说的,就把这事儿暂时放下了。所以今天焦赤一见到艾虎,先打量了他的品貌,就忍不住嚷嚷“这亲事做定了”。他这么一喊,可把旁边的凤仙羞得满脸通红,像熟透的番茄,赶紧背过身去了。这时,秋葵才对艾虎介绍道:“这是我爹爹,这是孟叔父和焦叔父。”艾虎一一见礼。沙龙见艾虎年少有为,英气逼人,心里十分欢喜,便问道:“贤侄,你怎么会到这儿来呢?”艾虎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了一遍,又说:“他们又派人去抢亲了,我还得回去搭救张老者的女儿。”焦赤听了,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好样的!就该这么做,俺陪你走一趟!”说着,就去把钢叉收了起来。沙龙见艾虎两手空空,便把自己的齐眉棍递给了他。
艾虎和焦赤迈开大步,转身往回赶。刚走到山环处,就看见去抢牡丹的喽啰们抬着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周围裹着布单,上面盖着一块颜色似红非红的袱子(其实就是个没顶的轿子),里面隐隐传来哭泣声。艾虎见了,顿时火冒三丈,抡起大棍,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怒吼一声,一路猛打过去。焦赤也不甘示弱,托着钢叉,左右一晃,叉环“哗哗”乱响。喽啰们吓得魂飞魄散,哪还敢反抗,赶紧放下轿子,像一群丧家之犬,四散逃命去了。艾虎走上前,一把扯掉红袱,定睛一看,原来是张桌子,四条腿朝上。再仔细一瞧,只见里面绑着个女子,已经吓得昏死过去,怎么呼喊都没有反应。正在犯难的时候,只见山口外哭哭啼啼地跑进来一个婆子,一边跑一边喊道:“天杀的呀!把我的女儿还回来!要是不还,我也不活了,跟你们拼了!”这人正是李氏。艾虎赶忙喊道:“妈妈,别伤心了,你女儿已经被我救下来了。”这时,张立也一瘸一拐地从那边赶了过来。大家见了面,都十分高兴。李氏赶紧把牡丹身上的绳子解开,牡丹这才慢慢苏醒过来。
恰好沙龙父女和孟杰不放心,也都迎了上来,看到女子被救,喽啰们逃走了。艾虎又带着张立,去拜见沙龙;李氏带着牡丹,去拜见凤仙和秋葵。真是前世有缘,大家一见面,就彼此倾心,相互爱慕。凤仙说:“姐姐,你不如跟我们一起去卧虎沟吧。那些山贼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要是再来,可怎么办呢?”牡丹听了,心里害怕极了。秋葵心直口快,转身跑去跟沙龙把这事说了。沙龙说:“我也正为这事发愁呢。”便问张立:“听说绿鸭滩有十三家渔户,大概有多少人口呢?”张立回答:“算起来,男女老少加起来不到五六十口。”沙龙说:“既然这样,老丈,你赶紧回去告诉大家,把利害关系说清楚,让他们赶紧收拾东西,都到卧虎沟来。”艾虎说:“我和张老丈回去一趟,我还有个包袱,很重要。”孟杰说:“俺也一块儿去。”焦赤也想去,却被沙龙拦住了,说:“贤弟,你跟我回庄,咱们先商量一下怎么安置这些人。”又对秋葵说:“这母女二人就交给你和姐姐了,我们先回庄去了。”
谁知道牡丹受了惊吓,又被绳子绑了很久,浑身酸痛,根本动弹不了。秋葵说:“没关系,我背着姐姐。”凤仙担心地说:“妹子,这么远的路,你怎么背得动呢?”秋葵调皮地眨眨眼,笑着说:“姐姐,你忘了?前面树上还拴着驮姐夫的马呢。”说完,“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凤仙一听,脸“唰”地一下红了,像天边的晚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秋葵背起牡丹就出发了。没走多远,就看见那匹马还好好地拴在那里。秋葵把牡丹放下来,可牡丹从来没骑过马,面露难色。凤仙走过去,把马拉过来,熟练地踩着马镫上了马,走了几步,见马没什么问题,便对牡丹说:“姐姐,你放心骑上,我在旁边照看着,保证不会有事。”最后还是秋葵力气大,把牡丹抱上了马背。凤仙稳稳地拉住嚼环,牵着马慢慢往前走。牡丹坐在马上,心里很过意不去,这时只听秋葵对李氏说:“妈妈,您要是走不动了,我背您走几步。”李氏笑着摆摆手说:“姑娘,我可当不起。跟你说,我平时一天走个一二十里路都不在话下。刚才是那些天杀的山贼乱抢乱夺,把我急得、气得,两条腿都发软了。走上几步,活动开了就好了。姑娘放心,我能走得动。”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朝着卧虎沟的方向走去。
你或许会好奇,卧虎沟的沙龙,怎么就不怕黑狼山的蓝骁呢?这里面的缘由可说来话长。卧虎沟原本住着十一家猎户,论年纪,沙龙最大,而且他武艺高强,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一招一式都尽显非凡实力;为人又正直,仿佛是正义的化身,眼里揉不得半点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