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起脸,严厉地喝道:“你这奴才,别胡说八道!我看金相公行为举止与众不同,谈吐豪爽侠义,绝不是那种人。既然已经结拜,就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你怎么敢在这儿多嘴!别的也就算了,这种话是你能说的吗?”雨墨委屈地说:“不是我多嘴。别的先不说,一会儿店里的酒饭钱,又该怎么办呢?”
话还没说完,就看见金生掀开门帘走了出来。雨墨赶忙迎上去,半开玩笑地说:“金相公,怎么今天伸了懒腰,还没念诗就起来啦?”金生笑着说:“我要是念了,你念什么呀?本来是留着给你念的,没想到你也忘了,这诗句就这么被咱俩耽搁了。”说完,就喊:“店小二,把账单拿来我看看。”雨墨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他这是要结账了。”只见店小二拿来账单,上面写着连祭礼一共花了十八两三钱银子。雨墨把账单递给金生。金生看了看,满不在乎地说:“不多,不多,再赏他二两。这边店里没怎么用东西,赏一两。”说完,就对颜生说:“仁兄呀!……”雨墨在旁边吓得不轻,心里直打鼓:“不好,他要说‘不闹虚了’(不客套,要结账了)。这二十多两银子又上哪儿弄去啊?”没想到金生今天没说这句话,而是问颜生:“仁兄呀!你这次上京投亲,就带这点东西,难道你亲戚那儿不会嫌弃吗?”颜生叹了口气说:“这事是奉母亲的命令来的,我自己其实不太愿意。况且我姑父姑母都多年没联系了,恐怕到那儿免不了要费一番口舌解释呢。”金生点点头说:“是得好好打算打算。”
雨墨心里直犯嘀咕:“还真关心啊!结了盟就是不一样了。”正想着,只见外面走进来一个人。雨墨刚想问“你找谁”,话还没出口,那人就“扑通”一声给金生跪下磕头,说道:“我家老爷打发我来,怕您路上盘缠不够,特地送四百两银子,让您先用着。”这时颜生听得清清楚楚。只见来人身形高大,头戴雁翅大帽,身穿黑色短袍,腰束皮革腰带,脚下蹬着一双大皮靴,手里还提着个马鞭。只听金生说:“我出门哪用得了这么多银子。既然你家老爷一片好意,那好吧,留下二百两,剩下的你拿回去。替我谢谢他。”那人听了,放下马鞭,从褡裢里一封一封掏出四封银子,摆在桌上。金生打开一包,拿了两个银锭,递给那人说:“辛苦你大老远跑一趟,拿去喝茶吧。”那人又趴在地上磕了个头,提起褡裢和马鞭。刚要走,金生突然叫住他:“你先别急,你骑马过来的吧?”那人回答:“是的。”金生说:“正好,‘一客不烦二主’,还得麻烦你再跑一趟。”那人连忙问:“不知您有什么吩咐?”金生转头问颜生:“仁兄,兴隆镇的当票放在哪儿了?”颜生心里纳闷:“我当衣服的事儿,他怎么知道的?”便问雨墨。雨墨此时已经看傻了,心里直犯嘀咕:“这个金相公怎么会有人给他送银子呢?看来我们相公的眼光还真没错。这下我可长见识了。”正发呆呢,突然听到颜生问他当票的事儿,赶紧从腰间掏出一个包,把当票和剩下的四两多银子都放在一起递了过去。金生接过当票,又拿了两个银锭,对那人说:“你拿这张当票去兴隆镇,把东西赎回来。除了本金和利息,剩下的你当盘缠。你把这个褡裢放在这儿,回来再拿。还有,等你回来就别来这儿了,直接去隔壁太和店,我在那儿等你。”那人连连点头答应,拿着马鞭出了店门。
金生又重新拿了两锭银子,对雨墨说:“你这两天辛苦了,这银子赏你。这下我不是混吃混喝的无赖了吧?”雨墨哪还敢说什么,赶紧磕头谢赏。金生对颜生说:“仁兄,咱们去那边店里吧。”颜生说:“听你的,贤弟。”金生便让雨墨抱着桌上的银子。雨墨腾出手还想去提那个褡裢,金生在旁边笑着说:“你还拿那个,你傻啦?你拿得动吗?让店小二拿着,跟咱们送到那边去。你平时挺机灵的,这会儿怎么犯傻了?”说得雨墨也忍不住笑了。于是叫了店小二拿着褡裢,主仆三人一同出了小店,来到太和店。这太和店果然宽敞气派。雨墨轻车熟路,直接奔着上房走去,先把抱着的银子放在桌上,又接过店小二拿的褡裢。颜生和金生在迎门两边的椅子上坐下。这边店小二赶紧殷勤地沏上茶。金生开始出主意,要给颜生买马,置办崭新的衣服、靴子和帽子,花的都是他自己的银子。颜生也不再推辞。到了晚上,那人回来了,把赎回来的东西交清楚,提着褡裢走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吃饭饮酒的情形和之前大不一样。金生不再像从前那样点一堆菜却几乎不动筷子,而是有节制地挑选能吃的。吃剩下的饭菜,差不多够雨墨一个人吃。到了第二天,这二百两银子,除去赏赐、买马、赎回当品、置办衣服,还有结清饭钱等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