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与三位公子回到开封府后,将文大人说的话,一五一十、仔仔细细地向包公禀明。大公子也把认出冒名顶替之人是武吉祥的事情回禀了一番。包兴一瘸一拐,艰难地走到包公面前,声泪俱下地把孙荣蛮横拷打的情节,详细地叙述了一遍。包公心疼地安慰了他许久,让他先去好好歇息调养身体。众人与三位公子见过面后,便纷纷告辞。大家来到公厅,专门设下宴席,为包兴压惊。而在府内后面,相爷则与三位公子接风洗尘,一家人同夫人围坐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温馨的氛围如同春日暖阳,洒满整个屋子。
单说文大人精心撰写好奏折,把庞吉的书信以及开封府的文书,都一同随奏折呈给皇上。天子看完后,心情十分复杂,既欢喜又恼怒。欢喜的是包卿的子侄并没有做出那些不法之事,由此可见他家风严谨,不愧是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将来子孙后代必定能够继承家族的荣耀。恼怒的是庞吉屡次与包卿作对,每次都是他理亏。如今他竟然与孙荣等人结成朋党,肆无忌惮,这分明是有意要陷害大臣!他要是再这样下去,连朕也难以庇护他了。于是,天子将文彦博的原奏折、案卷以及人犯,都一并交给开封府审讯。
包公接到圣旨后,仔细查看了案卷,随后升堂审案。他先简单询问了赵庆一些情况,接着把武吉祥带上堂来。这武吉祥刚一上堂,面对包公那威严的目光,就像老鼠见了猫,没审几句就乖乖招供了。包公又问他:“和你一起作案的有多少人?”武吉祥哆哆嗦嗦地回答:“小人有个兄弟名叫武平安,他原本假冒包旺,还有两个随从。没想到事情败露,他们就提前逃走了。”包公因为庞吉的私信上面,有查来的各处数目,所以不得不问。一问之下,数目果然相符。包公又问:“有个叫包兴的曾给你送信,是在什么地方?说了些什么话?”武吉祥便把在饭铺里听到的话,一字不漏地回禀清楚。包公道:“要是见到这个人,你能认出来吗?”武吉祥连忙说:“要是见了面,自然能认得。”包公让他画押招供,暂时收监。然后包公问道:“今日当值的是谁?”只见下面上来两个人,“扑通”一声跪下禀报道:“是小人江樊、黄茂。”包公看了看他们,又添派了马步快头耿春、郑平二人,严肃地吩咐道:“你们四人前往庞府周围仔细访查,要是有相貌和包兴相似的,直接抓来。”四个人领命后,如同离弦之箭,迅速出发。包公退堂后来到书房,请来公孙先生,一起商议撰写奏折回复皇上,以及如何给罪犯定罪处分等事宜,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领了相爷命令的四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庞府附近,分成两路,像侦探一样,仔仔细细地访查。等到两拨人碰面时,四个人都无奈地摇头。他们心里明白,这是没找到的意思。大家都满心疑惑,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这时,只见那边摇摇晃晃地走来一个醉汉,旁边有个人搀扶着他,那人的模样竟和包兴有几分相似。四人顿时喜出望外,就像饿狼看到了猎物,立刻迎了上去。只听那醉汉大着舌头说道:“老二啊!你今儿请了我,你就算包兴兄弟了;你要是不请我呀,你可就是包兴的儿子了。”说完,哈哈大笑起来。又听那人说道:“你满嘴说的都是什么胡话?喝点酒就瞎咧咧,这让别人听见像什么样子。”说话间,四人已经来到跟前,不由分说,就把二人一起抓住,套上铁链,像拖小鸡似的拉着就走。被抓的这人吓得脸色蜡黄,像一张陈旧的黄纸,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醉汉还在胡言乱语地讲着交情,四个人根本不理他。
等来到开封府,留下两个人看守,另外两人去回话。包公正在书房和公孙先生商议奏折,见江樊、耿春二人进来,便把如何抓到人的经过,一五一十地禀明。包公听了,立刻升堂,先把醉汉带上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醉汉迷迷糊糊地回答:“小人叫庞明,在庞府帐房里记账。”包公又问:“那一个他叫什么?”庞明说:“他叫庞光,也在庞府帐房里。我们俩是一起做事的伙计。”包公道:“他既然叫庞光,你为什么又叫他包兴呢?说!”庞明结结巴巴地说:“这个……那个……他是因为……那个……这件事情……”包公不耐烦地吩咐:“掌嘴!”庞明连忙说道:“我说,我说。他曾经冒充过包兴,得了十两银子。小人才故意逗他,喝了他一顿酒,就说些兄弟、儿子之类的玩笑话。我们就是开个玩笑,没有打架拌嘴,不知道为什么就把我们抓来了?”
包公吩咐把他带下去,把庞光带上堂来。包公一看,庞光果然和包兴有几分相像,他把惊堂木用力一拍,像炸雷一样,大声喝道:“庞光,你把假冒包兴的事情,从实招来!”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