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智爷正扯着嗓子向众人讨钱,人群中突然有个声音传来,说话的是个工头,姓王,排行老大。原来,前几日王大就瞧见了智爷他们逃难的小车,正好眼下作活的人手不够,正所谓 “抓一个是一个”,他便径直走到智爷跟前,开口问道:“伙计,你姓啥?” 智爷脑子一转,顺口答道:“俺姓王,排行第二,您老贵姓?” 王大一听,乐了:“好嘞,咱们还是本家呢。跟你说个事儿,如今紫禁城里正挖御河,我瞧你这模样怪可怜的,不如跟我去干活儿吧。一天管三顿饭,另外还有六十文钱,干一天算一天。你乐意不乐意?” 智爷一听,心里暗自欢喜,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正想着怎么答复,裴福急忙走过来,抢先说道:“那敢情好,钱不钱的倒没啥,只要能让俺儿子吃饱就行。” 王大上下打量了裴福一番,又问智爷:“这是谁啊?” 智爷赶忙回答:“这是俺爹。” 王大一听,摆了摆手,说道:“算了算了!你甭说了,我的傻兄弟。” 然后对着裴福说道:“跟你说,给皇上家干活儿可不要上了年纪的人,这六十文钱肯定是有的,你要是愿意,就让你儿子去。” 智爷看着裴福,关切地问道:“爹,您觉得咋样?” 裴福一脸慈爱地说:“你就放心去干你的。你人去了,吃饭的嘴也跟着去了,我和小孙女出去求求别人,也能混口饭吃。” 王大在一旁打圆场:“你尽管放心。估计你吃饱了,把那六十文钱拿回来买点饽饽饼子,也够他们爷儿俩吃的了。” 智爷点头应道:“那就这么着,咱这就走。” 于是,王大便带着智爷,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那些一同去做工的人见智爷一副外乡人的模样,便都想欺负他。这个扯着嗓子喊:“王第二的!” 智爷赶忙应道:“咋啦?” 那人说道:“你帮我扛着这六把铁锹。” 智爷爽快地说:“行嘞。” 接过铁锹就扛在了肩头。那个又喊:“王第二的!” 智爷又应道:“啥事?” 那人说:“你帮我扛着这五把镢头。” 智爷也应下了:“没问题。” 接过来同样扛在肩头。众人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捉弄新来的伙伴一样,你也叫他扛,我也叫他扛。没一会儿,智爷的两个肩头就像堆满了铁锨镢头的小山,沉甸甸的。王大偶然一回头,瞧见这场景,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你们这是干啥呢?我好不容易找来个人,你们就这么欺负他。等明天把他挤兑跑了,你们图啥呢?还有王第二的,你也太实诚了,这堆得都快把脑袋埋进去了,像什么样子!” 智爷却满不在乎地说:“扛就扛呗,我才不怕!” 这话逗得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才各自把自己的工具拿了回去。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紫禁门。王头拿出腰牌递了上去,登记好人数,然后按名点着众人进入。到了御河工地,大家便按照各自的分工开始干活。智爷拿起一把铁锹,干起活来那叫一个迅猛,撮起的土比别人多,扔出去的距离也比别人远,而且速度还快,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挖土机器。旁边干活的人见状,喊道:“王第二的!” 智爷应道:“啥事?” 那人说道:“你这活儿可不是这么干的。” 智爷疑惑地问:“咋了?是挖得浅了?还是干得慢了?” 那人解释道:“这还浅?你一铁锹下去,我两铁锹都没你挖得深。你看看,你挖了这么大一片,我才挖了这么一点儿。俗话说‘给皇上家干活儿,就得慢慢磨蹭’。你要总是这么干,这活儿还能干长久吗?” 智爷又问:“干得慢了,他们还给饭吃吗?” 那人回答:“大家都干得慢,他能不给谁吃呀?” 智爷听了,说道:“既然这样,那俺就慢慢干。” 那人接着说:“这就对了。来,你先帮我撮撮土吧。” 智爷爽快地答应:“行,俺就帮你撮撮。”
智爷刚弯下腰,正帮那人撮土呢,就听见王头喊道:“王第二的!” 智爷赶忙应道:“咋啦?” 王大说:“上来吧,吃饭了。你难道没听见梆子响吗?” 智爷一脸茫然:“没太注意。咋刚干活就吃饭了呢?” 王大耐心解释道:“我跟你说,每次梆子响就是吃饭时间,等吃完了一筛锣,就该接着干活了。天天都是这样,顿顿也如此。” 智爷恍然大悟:“哦,俺知道了。” 王大带着他来到吃饭的地方,让他拿碗去盛饭。智爷也不客气,盛了满满一碗饭,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得那叫一个香,简直是风卷残云。细想智爷本是公子出身,平日里哪吃过这样粗糙清淡的饭菜,又哪干过这般辛苦劳累的活儿呢?可如今,为了搭救忠臣义士,他乔装打扮来到这里,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再者说,有福气的人自有一种别样的福分,虽然是粗茶淡饭,可他吃起来却觉得如同山珍海味一般。
王大在一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