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退左右后,朱由校始觉这一天是如此的漫长。
不住的困意袭来,朱由校在神机营度过一个安稳的夜晚!
这一觉睡得很沉,直到中午时分才睁开眼睛。
“陛下!!”
魏老狗这家伙,一直守在朱由校身边,见朱由校醒来,急忙吩咐下人打水备饭,同时凑过狗头,朝朱由校轻声道:“陛下,孝卫陵精挑三千人马,已在校场等候多时,陛下如何安置?”
孝陵卫??
朱由校一时没反应过来,过了片刻才一拍额头道:“他们来得这么快?朕以为至少要再过几天时间呢!”
魏忠贤露出黄牙,笑着说道:“这群人一听陛下要召见他们,个个欢喜得不行。南京孝陵距离京城近两千里。那些家伙硬是昼夜不休,走了二十天。这群人的耐力着实可怕!!”
朱由校惊了,三千人硬生生走了二十多天?
虽然是奉召入京,沿路会有官府安排食宿,可这个速度也实在是太惊人了。
这估计每天都要行走近百里!!
不是吧!大明朝还有此等强军??!
(纠正一下,孝陵卫守的是明孝陵,明孝陵是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而非北京昌平的那个明十三陵)
魏忠贤大抖书袋,道:“奴才与孙大人讨论过此事。孙大人久居边境,熟知军事。他也认为孝陵这三千人极为精锐。孙大人说,一般士卒日行六十里已是极限了。可群人却能日行百里,实在是陛下慧眼如炬,为我大明挑到了强军!!”
魏忠贤拍马屁要紧,哪里会说普通士卒还要携带军械,而三千孝陵军只是轻装而行,饶是如此,这些人的耐力也非比寻常了!
朱由校心中感慨:不愧是一支死守孝陵,全军战死的部队。
他们,对大明的忠心无可置疑,也是重建三大营的核心力量。
“走,见见朕的精兵!!”
校场上,三千军士站成方正的一片。
朱由校远远看去,只觉这三千人虽然衣袍破损、满脸憔悴,但队列依旧整齐,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毅。
“吾皇万岁万万岁!!”
三千人马,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在朱由校面前,那声势极为慑人!
朱由校急道:“平身!!”
“诸位为国守陵两百余年。辛苦你们了!”
朱由校面对这群人,心中满是感慨:明灭以后,他们没有四散而逃,反倒面对必死的结局死战不退,直到全员牺牲。
这种部队,才是我大明军人应该有的样子!
军士们眼中有泪,如果不是皇帝亲召,他们永远只能守着枯坟一代又一代人。
现在,皇帝召自己入京,想必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机会。
“两百多年了,朝廷与你们的承诺一直履行到现在!”
“但是,大明现在内外交困,正是儿郎们建功立业之时。”
“以后,你们便是三大营的骨干,努力训练,上阵杀敌建功!”
朱由校一挥手,一车车美酒佳肴被拉了进来,朱由校也不嫌弃,与众将士开怀大饮!
饮宴结束,朱由校又令人分发银钱,每人五两。
一时间,将士们纷纷跪地谢恩,高呼万岁!!
孙承宗看得呆住了:皇帝与将士共饮,这是多少年没有出现过的场面了?这孝陵卫何德何能,能得到皇帝如此垂青??
朱由校自然不会和孙承宗说这群人会死战不退的事情。
孙承宗虽有困疑,但人家日行百里依旧士气昂扬,这不是普通的部队可以相提并论。
不管怎么样,孙承宗知道自己手里多了一支强军。
朱由校在神机营呆了足足十天。
除了每天批阅皇宫送来的奏折之外,吃喝拉撒全在这里待着。
“孙先生,你会骑马吧!!”
朱由校自从有了御驾亲征的打算之后,一直找人学习马术。
无奈下人们怕皇帝受伤,一个两个的推脱不允!
“陛下,何故想学马术啊!”
孙承宗知道皇帝的心思,但他也怕啊!
万一皇帝在他面前坠马受伤,他可承担不起这种责任!
“昔日太祖、永乐皇帝,自在马上驰骋。而朕久居深宫,出行全靠车仗。这可不行啊!”
“难道上了战场,朕还得待在车驾里面吗??”
孙承宗极力阻止:“哪怕是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