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十数日,除了正常批阅奏折之外,朱由校都泡在炼铁厂监督机械的制造。
这日,朱由校刚批完奏折,却见魏忠贤一脸焦急地跑了过来。
“陛下,蓟辽督师孙承宗欲面见陛下,人已在铁厂门外了。”
魏忠贤的这句话把朱由校吓了一跳:蓟辽督师掌管蓟、辽两镇的军事行政大权,如无请示绝不可擅离,这孙承宗什么情况,一个招呼都不打就直接丢下蓟辽跑来面圣?
朱由校面色不悦,道:“这个孙承宗,怎么这般没有规矩?竟然无召擅离?”
魏忠贤吞了吞口水,道:“孙先生前段时间给陛下上过请示折子的呀。陛下难道忘记了?”
“是吗?”
朱由校拍拍脑袋,最近专于蒸汽机,倒把这事给忘。
“行吧!让孙先生进来吧!”
“奴才遵旨!”
军议厅,朱由校端坐高位,孙承宗在辽东前线待了近半年,只见此时的孙承宗头花白了很多,人也苍老了。
“臣孙承宗跪见陛下!”
“平身!”
朱由校好奇地看着孙承宗道:“孙先生不辞劳苦前来,不知道有什么事情?难道辽东野人们又开始闹事了?”
孙承宗不语,只是用眼神瞟了瞟旁人。
朱由校心领神会,挥退了左右,只留下魏忠贤。
“哈哈!”
朱由校走近孙承宗道:“孙先生,有什么事情要这么隆重啊?”
只见孙承宗猛然跪倒,道:“臣恳诚陛下收回监军报功的圣旨。历朝历代都是以文制武。陛下如此行事,恐将社稷置于危险之中。”
朱由校瞳孔紧缩,不自觉地后退了两步。
孙承宗毫无惧意,两眼直视着朱由校,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朱由校的脸色冷了下来,声音也变得冰冷无情:“孙先生不必多言,朕意已决,无需多劝!”
孙承宗深吸一口气道:“臣也知道,文官集团的烂事太多。陛下对文官有诸多意见,臣心里是清楚的。”
“只是,以文制武,这个惯例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纵观历朝历代,凡是崇尚武力的朝代无一不是短命王朝,像暴秦两世而终,强大的唐朝也因藩镇割据崩于一地。你看那弱宋,虽然怯弱却是存续最长的朝代。所以,前人根据各朝得失,才形成以文制武的局面,这真不是文官刻意打压武将啊!”
朱由校一愣,这个方面他倒是从来没有想过,他只是单纯觉得文官狗屁不通而去指挥军事。却从来没有考虑藩镇军阀的危害。
孙承宗见朱由校不语,急忙道:“文官再怎么嚣张,毕竟是一个文官。他怎么样也不可能收伏军队的。但是让将领自己掌握封赏报功之权,那军士对将领会言听计从,时间久了难免尾大不掉。请陛下三思。”
“朕只是让监军代行报功之职。与将领何干?”
朱由校找到了孙承宗言语中的破绽,道:“这些监军都是朕的心腹之人,将领只司指挥而已,没有孙先生说得这么夸张吧!”
孙承宗一抚胡须,道:“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听过袍泽之情?监军和将领朝夕相处难免会同气连枝。陛下,文官与武将不合,这是朝廷刻意形成的局面。只有文武不合,朝廷才能控制得住他们呀!”
朱由校低头不语。
妈的,本以为文武相互轻贱是因为本性不同,却没想到这是历代朝廷刻意为之的结果。
这样子固然能制衡文武双方,可文武不合导致战败的事例还少吗?
说到底,大明是要成为寿命延长的弱宋,还是成为暴烈分崩的大唐?
弱宋,暴秦?
朱由校的眼神渐渐坚定了起来。
天下如此之大,需要更多优秀的将领而不是文臣。
再说了,朱由校知道大明只剩下十几年的国祚了,如果军事上再不强力一些,自己的大明必然消亡。
放权给将领又如何?
只要将领勇猛,到时候完全可以给海外封地,甚至他们自立为王也不是不可接受,反正横竖是汉人的江山。
朱由校心中定下计较,道:“孙大人不必多言。朕要一个暴秦,也不要一个怯弱的宋朝。孙大人,朕提醒你,世界之大远超你我想像。暴秦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为秦朝一统六国,将领们无功可建了。可现在,那么多富饶的土地还等着我大明去占领呢!”
孙承宗惊讶地盯着朱由校,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