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草草的过了个新年
新收的三大营兵丁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考核淘汰了一批人。
新进军士一万五千人左右,再加上之前的三万人,现在朱由校能直接指挥的部队大约四万五千人左右。
既然离北京城这么近的张家口也能被蒙古潜越进来,那就不能不考虑北京城的防务了。
特别是通州,现在这里有无数的作坊,那些都是朱由校的宝贝,可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所以,此次出征,朱由校只带了一万五千精锐军士,其余的用于北京的防务。
“真是荒唐!”
朱由校的大军越过居庸关,直奔张家口而去。
一张地图摊开呈现在朱由校面前,朱由校坐在大车之内,与秦良玉等人盯着这张地图。
“这就是英宗皇帝当初的行军路线?”
只见地图上画的是一张北境地图,包含了北京,宣府,大同,上面有红绿两线,红线是出发路线,绿线是返回路线。
只见英宗出发时,一路经过宣府,怀安卫直到大同,又从大同返回,经宣府来到土木堡,最终在土木宣被俘虏。
整个过程简直匪夷所思,所有的路线都在长城之内,东边就是宣府,西边不远就是北京。
当初的先也是多么夸张的实力,能在数个大军区的环绕下打败英宗的部队,甚至还能带着英宗返回草原。
这里面没有人捣鬼还真是没天理了!
朱由校长叹一声,他地理不行,一直以为土木堡在长城边境,或者直接就在蒙古草原上,他从来没有想过,土木堡竟然距离北京城这么近。
要知道,蒙古军队要越过绵长的山脉,然后打下几个山口,再越过北境的长城,还要打败英宗的大军。
这t的也像是超人吗?
如果蒙古部当初有这种实力,何苦回北方吃风沙!
朱由校越发相信黄宗羲的推论了:英宗的被俘虏,就是明朝军队和文官集团密谋,甚至与也先合作,除掉当时把持军权的英宗。
除此之外,朱由校根本不能想象,光凭蒙古的也先,他有什么可能抓到英宗,还能大大咧咧的返回蒙古!
“诸位,你们有什么看法?”
朱由校借黄宗羲的嘴巴,说出了对木土堡之变的结论。
众人震惊地盯着黄宗羲―――这可是惊天阴谋啊!
有什么看法?
这td的能有什么看法?
众人沉默不语。
“行了!此去张家口,估计也会冒出来蒙古大军!朕可不想成为第二个英宗。这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臣等,必效死命!”
朱由校朝众人道:“昔日土木堡之变,可是死了一堆武将勋贵,此后军权旁落,武将再也抬不起头了。朕努力了这么久,终于从兵部拿回一点权力来,你们自己看着办,到底是想扬眉吐气,还是想继续被文臣压制,前路如何,全看大家的努力!”
原本大家以为是一场轻松的扫荡,现在一听,估计前路凶险非常啊!
朱由校现在能控制的只是北京附近,像宣大这种地方,虽然有奥观海坐镇,可他毕竟只是一个空降的官员,对军队的掌控极为有限。
让奥观海领军协助的命令早已发出,可到现在都没有回应。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啊!
朱由校深吸了一口气:此次出征,决定了北方军队的归属。
若他们不动还好,若是敢异动,那就是一场决战!
只是,自己的一万五千人,够不够看啊?
大同,奥观海。
“奥将军,蒙古那边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同时猛攻得胜堡、杀虎口和阳和口,当地军队疲于应付,如果将军不去支援,三个关口应该顶不住多长的时间。望将军速速领兵退敌啊!”
奥观海一听这个消息,只得自己领兵前往关口支援。
如此一来,便错过了接应朱由校的命令。
等他到达边关,却见边关一片安宁,听下面的人说,蒙古军猛攻一番之后便退军了,搞得奥观海一头雾水。
大同巡抚王点,宣府巡抚秦士文,这两位宣大的最高指挥官此时却出现在怀安县城。
夜色如墨。
怀安县一处豪宅里,王点和秦士文相对而对。
两人的脸色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凝重。
桌上的茶,早已凉透却无人有心思去喝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