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刚把鼠患问题解决妥当,还没来得及好好歇口气,新的状况又冒了出来。村里的孩子听闻药房这边热热闹闹,都跟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涌了过来,好奇地围着药柜打转。有个虎头虎脑的小子,瞅见药柜上的刻字,伸手就摸,一个没注意,把旁边放着的一小包珍贵的天麻碰掉了。天麻滚落地上,包裹散开,差点就被踩碎。
二蛋眼疾手快,一把将天麻捞起,佯装生气地呵斥:“小鬼头,这可是救命的药材,能乱动嘛!” 那孩子吓得眼眶泛红,嗫嚅着:“叔,俺不知道,就觉着新奇……” 胡秋水赶忙打圆场:“无妨无妨,没摔坏就成。正好,趁今儿大伙都在,我给你们讲讲这天麻。”
孩子们一听有故事,立马来了精神,围坐成一圈。胡秋水拿起天麻,晃了晃它那模样奇特的块状根茎:“瞧见没,这天麻长得怪,没根没叶,古人还以为它是天赐神物嘞。其实啊,它和一种特殊的菌类共生,藏在土里悄悄生长。这天麻能平肝息风、通络止痛,要是哪家有人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用上它,没准就舒坦了。” 孩子们听得眼睛放光,小脑袋里似乎装进了新奇的宝藏。
可讲着讲着,胡秋水发现天麻有点受潮,得重新晾晒。他便带着孩子们到院子里,把天麻铺在竹篾上。这时,阳光正好,暖烘烘地洒下。小樱桃瞅见一旁晾晒的药材,灵机一动:“秋水哥,咱趁这好日头,把其他药材也都翻翻、晒晒,顺道给孩子们讲讲咋辨认好坏呗。”
众人纷纷响应,搬来各种草药。胡秋水拿起一把柴胡,对着光展开:“孩子们,看这柴胡,好的柴胡,茎杆笔直又粗壮,叶子鲜亮没虫洞。要是蔫巴巴、茎杆细弱的,药效就差咯。柴胡能疏肝解热,用处大着呢。” 小川子也跟着学,拿起几株薄荷:“还有这薄荷,闻闻,清凉醒脑吧?叶子得选这种纹理清晰、色泽鲜绿的,要是发黄发暗,要么老了,要么就捂坏了。”
正讲着,村里的王婶匆匆赶来,焦急地说:“秋水啊,我家那口子昨夜受了凉,头疼发热,嗓子也疼,可咋办呀?” 胡秋水思忖片刻:“王婶,别慌。您回去拿点金银花、连翘,配上点甘草,煮水给他喝,能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喝上几碗,发发汗,估摸就好了。” 说着,转身从药柜里取药进行配伍然后打包给王婶。
王婶走后,胡秋水又对着孩子们念叨:“瞧见没,这就是咱学草药、存药材的用处,关键时刻能帮乡亲们排忧解难。” 孩子们重重点头,对这药柜、对这些草药愈发敬畏。
晒完药材,把它们一一归位时,二蛋发现药柜底层放根茎类药材的一格,湿度有点大。胡秋水皱眉:“这可不成,药材受潮,药性得折损不少。” 大伙商量一番,决定在药柜底层铺上一层生石灰,既能吸潮,又便宜易得。
生石灰刚铺好,村里的木匠李叔来了,他端详着药柜,啧啧称赞:“你们这药柜做得精巧,就是还缺个名分。” 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块打磨好的木牌,上头刻着 “济世药柜” 四个字,字体古朴苍劲。原来李叔听闻大伙打造药柜,特意抽空做了这牌子。众人欢喜不已,把木牌稳稳挂在药柜上方,刹那间,药柜仿佛更具精气神。
日子悠悠过去,药柜在药房里恪尽职守。一日,县城里一位老郎中听闻村子里有这么个用心的药房,特来造访。老郎中在药柜前驻足良久,看着那些刻字、标签,不时点头。他从药柜里取出几味药材,放在鼻下轻嗅,又仔细查看色泽、质地,而后赞道:“小小村落,竟有如此规整精致的药柜,药材炮制、存放皆有章法,难得!”
胡秋水忙拱手请教:“先生谬赞,还望您多指点,让咱这药房更上一层楼。” 老郎中捻须微笑:“你这药柜,可再添些辅助分类之物。比如,在抽屉里隔出更小格子,放些细碎香料、矿物药材;再备些小木盒,把珍贵药材单独收纳,防串味、防损耗。”
众人如获至宝,赶忙依言而行。找了些轻薄木板,胡斐精心切割、组装,在抽屉里隔出一个个精巧小格;二蛋跑回家,翻腾出几个闲置小木盒,打磨光滑,摆进药柜。小樱桃则用彩纸给小格子、小木盒贴上标记,注明药材名称、功效,药柜内部愈发井井有条。
又逢集市日,村里不少人去县城赶集,顺便帮药房带些草药去卖,试试销路。胡秋水把炮制好的药材精心包好,放进药柜自带的几个小木箱,嘱托大伙:“咱这药材品质不差,到了集市,别怯场,如实给人介绍功效、用法,准能受欢迎。”
众人到了集市,在角落寻了块空地摆摊。起初,城里人瞧他们是乡下人打扮,没太在意。小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