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龙抬头,正是个诸事皆宜的黄道吉日,济世药堂在一片热闹喧嚣中拉开了开业的帷幕。天还未透亮,村里的公鸡才打了几轮鸣,药堂门口便已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里的男女老少,皆身着新衣,喜气洋洋地赶来捧场,周边村子听闻消息的人,也不辞路途遥远,慕名而来,都盼着瞧一瞧这新开张的药堂究竟有何不凡。
胡秋水身着一袭干净利落的青布长衫,身姿挺拔,眉眼间满是意气风发。他早早便立在了门口,见着乡亲们纷至沓来,忙不迭拱手相迎,口中热忱说道:“各位乡亲,今日乃我济世药堂开张大吉之日,承蒙大伙赏脸,蓬荜生辉呐!往后若有啥病痛,都可来这儿寻医问诊,咱定当尽心尽力,绝不含糊!”众人纷纷笑着回应,鱼贯而入。一时间,药堂里仿若煮开了的沸水,热闹得紧。问诊区那儿,村里德高望重的老郎中早已稳稳就坐,一袭灰布长袍,须眉皆白,透着一股子沉稳劲儿。此刻,他正微闭双目,手指搭在一位老者的腕上,悉心把着脉,片刻后,缓缓睁眼说道:“老哥,您这是冬日里受了寒,气血有些滞涩,不碍事,待我开个驱寒暖身的方子,吃上几剂便好。” 老者连声道谢,一旁候着的家属也松了口气。
抓药区亦是忙得不可开交。胡秋水与小川子分工协作,手脚麻利得很。胡秋水目光如炬,扫一眼药方,便能迅速从药柜里精准抓出药材,口中还念念有词:“金银花三两,柴胡二两……” 小川子则在旁称重,每一份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而后迅速包药,动作娴熟流畅。有个年轻后生好奇问道:“川子,你这手咋恁快,练过?” 小川子嘿嘿一笑:“平日里跟着秋水哥摆弄药材,熟能生巧呗。”
炮制区更是围满了孩子,仿若瞧稀罕玩意儿一般。胡斐站在那儿,面前摆着些简单的炮制器具,正展示着炮制工序。他拿起一把晒干的草药,丢进锅里,手持木铲快速翻动,边炒边讲解:“这炒制啊,火候最为关键,火大了,药材焦糊,药性就毁咯;火小了,又炮制不透,大伙瞧仔细咯。” 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小樱桃带着村里几个心灵手巧的姑娘,笑意盈盈地穿梭在人群之中。她们手中捧着一个个精致的香囊,香囊用彩色绸缎精心缝制,里头填充着薄荷、艾叶等提神醒脑、驱虫辟邪的草药。小樱桃走到一位大娘跟前,福了福身:“大娘,今日药堂开张,这是咱送您的小小心意,拿回去挂着,保平安嘞。” 大娘乐得合不拢嘴:“哎哟,姑娘可真贴心,多谢多谢。” 欢声笑语回荡在药堂的每一寸角落,暖烘烘的人情味儿,比那春日暖阳还要浓烈几分。
这一日,药堂的生意出奇的好。药方开了一张又一张,伙计们在药柜前来回奔忙,药材一包接着一包地卖出去。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药堂门口,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后,众人累得瘫倒在椅子上,可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满足。二蛋抹了一把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感叹道:“好家伙,这一天下来,可比咱在药田干一天活还累人呐,不过,心里头可真痛快!” 胡秋水也笑得开怀:“没错!这才只是刚开始,往后只要咱齐心协力、用心经营,这药堂肯定能越来越兴旺,咱们的梦想也必然能一步步照进现实!”
日子过得飞快,济世药堂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渐渐走上正轨。可胡秋水的心,恰似那展翅欲飞的雄鹰,怎会安于一隅?每至夜深人静,他便伴着摇曳的烛光,独坐桌前,默默绘制着更为宏大的商业版图。他心里明白,若想在县城里开分店,非得先与城里那些有头有脸的药商、士绅打好关系不可。于是,胡秋水隔三差五便带上村里最上等的药材样品,风尘仆仆地出入县城。踏入药铺,他先是恭敬地向掌柜拱手行礼,而后小心翼翼地将药材一一摆开,事无巨细地介绍自家药材的独到之处:“掌柜的,您瞧瞧咱这金银花,皆是晨露未干时采撷,而后经多道精细炮制工序,药效比起寻常金银花,那可是要强上几分嘞,用来清热解毒,最为灵验。” 掌柜的捻须端详,不时点头。
与士绅们交谈时,胡秋水更是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热忱之光:“诸位先生,我这济世药堂,图的并非只是盈利,实乃济世救人之宏愿。咱村里药材地道,炮制工艺亦是代代相传,若能将这份福祉推及更广之处,也是为咱这一方百姓谋安康呐。” 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渐渐地,也赢得了一些人的认可与支持。
一次机缘巧合,胡秋水结识了一位从京城来的客商。这位客商常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各地的商业行情了如指掌。听闻胡秋水的药堂设想,客商双目一亮,当下来了兴致,二人促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