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装修同样不尽人意,与邻铺相比,简直是黯然失色。隔壁那些大药铺,飞檐斗拱气派非凡,雕梁画栋尽显奢华,店内的药柜更是精雕细琢,每一处纹理都仿佛诉说着匠人的精湛技艺,还摆着名贵瓷器装点门面,透着一股贵气与专业。而济世药堂不过是简单粉刷了墙面,白墙还有几处涂抹不均的痕迹,粗制的木柜摆放得稍显凌乱,毫无吸引人的亮点,就像一个没打扮好就仓促上台的演员。小川子皱着眉,忧心忡忡地说:“秋水哥,咱这铺子太简陋咯,咋能招揽客人哟,人家一看,估计就觉得咱不专业。”
再者,城里的坐堂郎中各有门派,彼此抱团,形成一个个封闭又排外的小圈子。胡秋水深知,若能邀请几位有名望的郎中前来坐诊,药堂的号召力必然大增。于是,他带着诚意,一家一家去拜访那些有名望的郎中。可现实却残酷无比,四处碰壁成了常态。那些郎中有的嫌弃药堂新开,毫无底蕴可言,担心来这儿坐诊会砸了自己多年积攒的招牌;有的顾及同行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情,不愿轻易改换门庭,怕惹来同行侧目与排挤。如此一来,药堂开业之初,问诊区冷冷清清,宛如被人遗忘的冷宫,没有一丝生气。
然而,胡秋水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犹如暗火在心底熊熊燃烧。他深知若要在这竞争激烈的县城医药江湖闯出一片天,非得亮出真本事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把从村里带来的几株珍稀药材 —— 年份十足的灵芝、造型奇异的何首乌,摆放在药堂最显眼处。那灵芝菌盖厚实,色泽温润,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何首乌根茎扭曲,仿若天然雕琢的艺术品。他还精心制作了解说牌,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写明产地、神奇功效,甚至编撰了发现它们时的有趣故事。过往行人中,总有几个懂行的,被吸引过来,围在展示柜前小声议论:“哟,这灵芝看着年份不浅呐!”“这何首乌造型可真稀罕。” 这算是药堂迎来的第一波小热度,犹如黑暗中透出的一丝曙光,为了让这丝曙光更亮一些,胡秋水马不停蹄地谋划起新对策。他深知,仅靠这几株药材还远远不够,得让百姓切实感受到药堂的实惠与本事。于是,他吩咐小樱桃熬煮几大锅用常见药材配成的养生茶,免费分给路人品尝。小樱桃伶俐乖巧,立马应下。她在药堂后院支起大锅,将菊花、枸杞、山楂等药材按比例投入锅中,不一会儿,浓郁的药香便飘满了街道。小樱桃站在门口,笑意盈盈,热情招呼着:“各位大爷大妈、叔叔婶婶,尝尝咱药堂特制的养生茶,清肝明目、消食解腻嘞!” 这免费的甜头,引得不少路人驻足,有那劳作累了的脚夫,有逛街逛得口干舌燥的妇人,纷纷凑过来接过茶碗。喝过的人,不少都夸赞味道不错,顺带进店瞧上两眼,药堂的人气总算有了些许回升,不再是门可罗雀的惨淡模样。
但胡秋水明白,这只是杯水车薪,要想真正站稳脚跟,还得从根源上解决药材采购的难题。他不再局限于嘈杂混乱的集市,决定带着二蛋和小川子,不辞辛劳地访遍县城周边深山老林、偏僻采药村落。他们背着干粮,沿着蜿蜒山路前行,脚下的石板路崎岖不平,稍不留意就会崴脚。山林中,鸟鸣虫叫,偶尔还有野兽出没的声响,透着一股未知的危险。在一个幽静山坳里,他们邂逅了一位质朴憨厚的老药农。老药农的屋子是几间破旧的茅草房,周围晾晒着各类药材,弥漫着一股纯粹的药香。老药农独居深山,采摘的药材皆是自然生长、年份十足,品质上乘,只因不善言辞、不懂销路,只能低价卖给二道贩子。胡秋水与他促膝长谈,许下长期合作、公平交易的承诺,不仅解决了药堂优质药材来源问题,还收获一位忠实可靠的伙伴。
有了稳定的药材供应,胡秋水又琢磨起店铺装修的事儿。他另辟蹊径,既然比不了大药铺的奢华,那就走亲民质朴又不失专业的路线。他请来几位手艺精巧的木匠,用坚实的实木打造新的药柜,雕上简约的百草纹路,虽不华丽,但透着一股质朴的雅致;墙壁上挂起一幅幅通俗易懂的药材图鉴、养生科普画,让百姓进来能一目了然。又在门口支起一个简易小棚子,放置几条长椅,供过往行人歇脚,顺便聊聊养生之道,药堂渐渐有了温馨接地气的氛围。
招揽郎中这事,既然强攻不行,那就迂回智取。胡秋水转换思路,不再死盯着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家,而是把目光投向刚出师、有才华却缺机会的年轻郎中。他在医馆、学堂附近张贴告示,写明药堂广纳贤才,提供丰厚报酬与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告示一贴出,立刻吸引了不少年轻郎中的目光。很快,几位年轻气盛、怀揣抱负的郎中前来应聘,他们虽经验稍欠,但胜在勤奋好学、思维新颖,为药堂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