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上散落的杂物清扫干净,还不忘叮嘱:“都仔细着点,别落下啥物件,这些以后还能用呢。” 清扫完,她又走到还未散去的妇人堆里,把几张写着养生小贴士的纸页分发给大家:“嫂子们,今日讲的那些个养颜、调理身子的法子,怕你们忘了,这纸上都写着呢,拿回去慢慢看。” 妇人们接过,连声道谢,亲昵地拉着小樱桃的手,夸她贴心。
义诊的郎中们也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正整理着医案和剩下的药材。一位老郎中伸了伸懒腰,看着助手整理好的厚厚一沓病历,感慨道:“今天来瞧病的,病症真是五花八门,咱这科普啊,还得接着搞,百姓太需要这些知识了。” 旁边年轻的郎中点头称是:“先生说得对,今天我就碰到好几个,因为不懂养生,生生把小毛病拖成了大病症,往后可得多费些心力。”
街头的小贩们,也开始收摊。卖烧饼的把烤炉里的炭火熄灭,把没卖完的烧饼用布包好,扛在肩上,朝着药堂里吆喝:“胡掌柜,今日多亏了你这儿热闹,我这烧饼卖得精光,改天请你喝茶!” 胡秋水笑着拱手回应:“您客气嘞,都是互相照应。” 卖茶水的小贩把茶壶、茶碗一一洗净,叠放在担子里,哼着小曲儿,心满意足地离开。
随着天色渐暗,人群渐渐散去,街道恢复了平日的宁静。济世药堂门口,胡秋水站定,望着空荡荡的棚子和干干净净的街道,心中满是感慨。今日这场科普日,不只是传播了医药知识,更是拉近了药堂与百姓的距离。他知道,往后的路还长,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这不过是一个开端,一个让药堂扎根民间、传递健康的起点。
他转身走进药堂,看着伙计们还在盘点今日所用的药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伙今日都辛苦了,早点歇着,往后咱们还有更多这样的日子,要把这好事一直做下去。” 众人应和着,声音里透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干劲儿。
第二日,天还未大亮,济世药堂门口就已聚起了好些人。昨日那场科普日活动,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让百姓们对这药堂生出了别样的亲近与好奇。
早起赶早市的摊贩路过,瞧见这阵仗,忍不住咂舌:“好家伙,今儿个咋又这么热闹,莫不是还有啥稀罕事儿?” 一位昨日来过的大爷得意地晃着脑袋:“你昨日没来,可错过了大好事!济世药堂办科普嘞,学了不少养生治病的门道,今天指不定还有新花样。” 这话一出,那摊贩把担子一撂,也跟着凑了过去。
药堂的伙计们刚打开门,就被热情的人群吓了一跳。二蛋挠挠头,咧嘴笑道:“大伙这也太积极了,咱还没拾掇好呢!” 胡秋水闻声而出,眼中满是惊喜与感动,赶忙拱手招呼:“各位街坊邻里,早啊!大伙这一早赶来,可是有啥疑问?”
人群里一位大嫂率先开口:“胡掌柜,昨儿听你讲了用金银花给娃子泡澡去痱子,我家那口子昨晚就去采了些,可这炮制方法,我还拿捏不准,怕弄错喽。” 胡秋水连连点头:“大嫂,您别急,这金银花采回来,先得挑拣挑拣,把那些残枝败叶去掉,然后用清水轻轻冲洗,可别太用力搓揉,损了药效。洗完就搁在通风阴凉处晾干,千万别暴晒,等干透了,拿水煮上小半炷香时间就行。” 大嫂如获至宝,连声道谢。
正说着,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挤到前面:“胡掌柜,昨日听您讲药材知识,我回去整理笔记,越琢磨越觉得精妙,今日特来请教,这药材配伍可有什么固定章法?我听闻中医治病,讲究君臣佐使,不知其中详情……” 胡秋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笑着解释:“公子有心了!这君臣佐使啊,就好比一场戏要有主角、配角。君药是治病的主心骨,分量重、药力强;臣药辅助君药,增强疗效;佐药呢,要么消减君药毒性,要么调和药性;使药则引着药力去到该去的地方。打个比方,治风寒感冒,麻黄就是君药发汗解表,桂枝辅助它,杏仁当佐药止咳平喘,甘草做使药调和诸药,各司其职。” 书生听得入神,频频点头,掏出本子奋笔疾书。
这边还在答疑,那边义诊的区域又排起了长队。一位老郎中刚坐下,对面的大娘就迫不及待伸出手:“郎中啊,我这腰最近酸得厉害,夜里都睡不好,您快给瞅瞅。” 老郎中搭上脉,闭眼凝神片刻,说道:“大娘,您这是肾气亏虚咯,上了年纪常见的毛病。我给您开个方子,抓点杜仲、牛膝,配上点核桃肉,回家煲汤喝,平日里也别累着腰,多歇着。” 大娘忙不迭应着,后面排队的人也都竖起耳朵听。
樱桃和几个女伙计则在一旁,给等待的人递上一杯杯温热的养生茶。这茶是用枸杞、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