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胡秋水循声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个药摊前,摊主和一位顾客正在激烈争吵。胡秋水走上前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顾客拿着从药摊买回去的药材,坚称这些药材以次充好,根本不值这个价,要求摊主退款。摊主则满脸通红,涨着脖子争辩,说自己的药材都是精挑细选,童叟无欺,是顾客故意找茬。
胡秋水走上前,先是安抚双方情绪:“大家都消消气,有话好好说。我是医馆的胡秋水,我来帮着看看这药材到底咋回事。”听到胡秋水的名字,众人纷纷让开一条道,对他的医术,大家还是信得过的。
胡秋水拿起药材,仔细端详,又放到鼻下闻了闻,捻起一小撮,放在指尖揉搓感受质地。一番查看后,他微微皱眉,对摊主说:“这位兄台,不瞒你说,这药材确实有些问题。就拿这黄芪来说,真正好的黄芪质地柔韧,豆腥味浓,可你这黄芪质地偏硬,味道也淡,炮制手法也欠火候,药效怕是要大打折扣。”
摊主一听,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嗫嚅着:“我……我也是从药农手里收来的,我也不懂这些啊。”
胡秋水没有指责,而是耐心道:“做药这行,关乎人命,可马虎不得。以后收药材可得多留个心眼,多跟懂行的人学学鉴别之法。”
顾客一听,得意起来:“哼,我就说有问题吧,快给我退款!”
摊主却面露难色:“我这小本生意,今天还没开张呢,退了款我这一天都白忙活了。”
胡秋水见状,从怀里掏出几文钱,递给顾客:“这位大哥,您看这样行不?这钱您先拿着,就当是弥补您的损失了。这摊主也不容易,大家都各退一步。”顾客接过钱,嘟囔了几句,倒也不再纠缠,转身走了。
摊主感激地看着胡秋水:“胡先生,太谢谢您了,要不是您,我今天可真是有大麻烦了。”
胡秋水摆摆手:“举手之劳罢了。不过话说回来,你这药材确实得好好整顿一番。不如我教你些鉴别药材的法子,以后也能避免这样的事。”
摊主连忙点头,拉着胡秋水坐在一旁,准备好好记录。胡秋水清了清嗓子:“就拿这常见的人参来说,真正的野山参,芦头细长,芦碗紧密排列,参体灵秀,横纹深刻。园参呢,芦头就短粗些,参体比较顺直。再看这当归,好的当归香气浓郁,断面黄白色,有棕色油点。要是放久了,香气散了,药效也就差了。”
摊主一边记,一边提问:“胡先生,那这茯苓呢?我老是分不清好坏。”
“茯苓啊,质地坚实,断面平坦,白色细腻的为佳。要是有杂质,或者质地疏松,那就不太好了。”胡秋水耐心解答,“还有这炮制之法,也大有讲究。比如地黄,生地黄性寒,能清热凉血,熟地黄则性温,能滋阴补血,炮制过程不同,药效就大不一样。”
两人正说着,旁边一个老者凑过来:“胡先生,您懂的可真多。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我家那口子老是尿频尿急,看了好几个大夫,吃了药也没见好,您说这是咋回事啊?”
胡秋水思考片刻:“这尿频尿急,从中医角度看,病因可不少。有可能是肾虚,肾气不固,膀胱开合失司;也可能是下焦湿热,蕴结膀胱;还有可能是肝郁气滞,影响了水液代谢。方便的话,能带我去看看您夫人吗?”
老者连忙点头:“那敢情好,胡先生您跟我来。”
到了老者家中,胡秋水为其夫人仔细诊脉、看舌苔,又询问了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诊完后,胡秋水说:“夫人这是下焦湿热之症,平时爱吃辛辣油腻,体内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所以才会尿频尿急。”
老者忙问:“那该咋办呢,胡先生?”
“我给您开个药方,主要是清热利湿、通淋利尿的。”胡秋水一边写一边说,“方子里有车前子、滑石、瞿麦、萹蓄、栀子这些药材。车前子能清热利尿通淋,滑石可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瞿麦和萹蓄专攻利水通淋,栀子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几味药配伍,能有效清除下焦湿热。”
老者接过药方,又问:“除了吃药,还需要注意些啥呢?”
“饮食上,一定要清淡,辛辣油腻的食物都得忌口。”胡秋水叮嘱道,“多吃些绿豆、冬瓜、苦瓜这些清热利湿的食物。还有,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对病情也有影响。”
这时,旁边一个年轻人好奇地问:“胡先生,您说这中医看病,为啥要把把脉、看看舌头就能知道病情啊?”
胡秋水笑着解释:“这脉就像人体气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