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眼睛刺痛。如意见状,怒发冲冠,冲去夺碗,胡斐用力甩碗,雄黄水溅如意满身。小樱桃心疼不已,捡起土块砸向胡斐,正中肩膀。胡斐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小兔崽子,敢还手!” 抄起粗树枝朝胡秋水打去,二蛋迅速捞起石头抵挡,“哐” 的一声,火星四溅。小樱桃死死揪住胡斐衣服,如意瞅准时机猛踢其腿,场面混乱不堪,大人小孩都被吸引过来。胡秋水虽慌,仍捡起树枝对峙。千钧一发之际,里长赶来,怒喝:“住手!端午佳节,敢撒野!” 胡斐恨恨扔掉木棍,指着胡秋水:“走着瞧,这笔账没完!” 随后灰溜溜逃窜。
端午庆典的喧嚣渐息,村子仿若倦鸟归巢,重归平静。胡秋水躺在院中的竹椅上,碧空如洗,几朵闲云悠悠飘过,他的思绪却还在节庆的热闹中盘桓,满心感慨。包粽子时,一家人围坐,邻里穿梭往来,婶子分享着独家配方,大娘传授着裹粽技巧,欢声笑语里,邻里情愈发醇厚;赛龙舟时,全村老少齐心,不分贫富尊卑,声声呐喊汇聚成磅礴力量,那份凝聚力,似能冲破云霄;雄黄画额时,孩子们纯真嬉闹,无邪的笑声似银铃脆响,为节日注入无尽生机。这些习俗,绝非浅薄娱乐,而是岁月沉淀的文化明珠,凝聚先辈对生活的热忱与憧憬。它们像坚韧的丝线,串联起村民的情感,跨越悠悠岁月,代代传承文化火种。胡秋水心潮澎湃,翻身坐起,疾笔记录下这珍贵见闻。他暗忖,若有朝一日回现代,这些记忆必是绝佳谈资。更重要的是,此次端午让他触摸到明朝乡村生活的灵魂,对美好的祈愿、互助的温情、传统的敬畏,已深植心底,令他愈发眷恋这片土地,坚定融入、改变的决心。
端午过后,节日余韵仍在村子里悠悠飘荡。孩子们聚首,还常为赛龙舟细节争得面红耳赤,兴起时,便起身模仿划桨,虽姿态笨拙,热情却丝毫不减。妇女们用剩余菖蒲、艾草编香包,小巧精致,挂在孩子身上,满是慈爱。
胡秋水跟着奶奶学编香包,手指被勒得通红,成品歪扭,遭妹妹吐槽:“哥哥,这香包太丑啦。” 他佯装生气轻敲妹妹头:“我头回编,有本事你来。” 兄妹逗趣,为日子添几分温馨。
闲暇时,胡秋水琢磨着给明朝节日融入现代元素,满心期待下一个民俗节。小伙伴们常来找他,合计防范胡斐。二蛋生性直爽,想法简单粗暴,总提议设陷阱教训胡斐;小樱桃心思细腻,主张拉拢其他女孩孤立他;如意沉稳有谋,想着找时机揭露胡斐丑事,让众人认清他。胡斐也没消停,拉拢几个混混跟班,四处使坏。他偷放二蛋家牛进邻村庄稼地,差点引发村际纠纷;打翻小樱桃洗衣盆,害她衣物落水;绊倒如意,致其膝盖擦伤。但小伙伴们没被打倒,反而愈发团结。二蛋设的陷阱让胡斐摔得灰头土脸;小樱桃的孤立策略让胡斐在女孩堆里备受冷落;如意与胡秋水收集的胡斐劣迹,也在悄悄流传,让村民对他更生嫌恶。这场少年间的冲突,为村子添了不少戏剧性波澜,孩子们也在碰撞中,渐渐羽翼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