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的小贩们也被这热闹吸引,卖烧饼的扯着嗓子喊:“热乎烧饼嘞,听累了来吃个烧饼垫垫肚子!” 卖茶水的也不甘示弱:“香茶嘞,口干舌燥来一碗,润润喉接着学知识!”
随着卖烧饼和卖茶水的小贩这么一吆喝,其他小商贩们也瞅准了商机,纷纷凑起热闹来。卖糖人儿的挑着担子,灵活地穿梭在人群边缘,手中的拨浪鼓摇得欢快:“甜滋滋的糖人儿哟,造型任挑,娃娃们听累了,拿着耍耍也好嘞!” 那五彩斑斓的糖人儿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引得孩子们眼睛放光,拉着大人的衣角哭闹着要。大人们被缠得没办法,只得掏钱买下,孩子们瞬间破涕为笑,举着糖人儿又挤回人群里,听胡秋水讲药材知识。
不远处,卖果子的摊贩把竹篮搁在高处,大声叫卖:“新鲜果子咯,苹果又脆又甜,梨儿多汁解渴,听久了口干,来上一个,比那茶水还舒坦!” 他边说边拿起一个红彤彤的苹果,擦得光亮,在众人眼前晃悠。几个年轻后生经不住诱惑,掏钱买了几个,咬得汁水四溢,还不忘跟旁人分享:“嘿,这果子真甜,汁水还足,老板没骗人!”
卖针线的老妪也没落下,她小脚颤巍巍地挪到稍空些的地儿,从包袱里翻出五颜六色的丝线和精致的绣帕,慢悠悠地说:“姑娘媳妇们呐,听累了,瞧瞧这针线活计。丝线鲜亮,绣帕精巧,买回去绣个荷包、手帕,打发时辰也好呀。” 几位妇人围了过去,手指轻轻捻着丝线,品评着绣工,有一搭没一搭地还着价,为这满是医药味儿的氛围添了几分家常烟火气。
这边热闹非凡,那边几个杂耍艺人也被吸引了过来,在街边空地摆开架势。一个耍飞刀的壮汉,袒露着胸膛,把几把明晃晃的飞刀在手中抛得眼花缭乱,口中喊道:“各位看客,科普听倦了,就来瞧瞧咱这拿手绝活儿,惊险刺激,博您一乐!” 众人的目光被吸引过去,不时爆发出惊呼与喝彩声。耍猴的艺人也不甘示弱,驱使着机灵的小猴翻跟头、作揖,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他趁机敲着铜锣讨赏:“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嘞!”
药堂门口,胡秋水见大家热情高涨,兴致更浓,又拿起一味黄芪,高高举起:“各位街坊,这黄芪可是补气的好物,人要是平日里觉着乏力、气短,多半是气虚。用黄芪炖个鸡汤,一家老小都能补补身子。” 正说着,人群里一个壮汉瓮声瓮气接话:“胡掌柜,我常干活累得没劲儿,光用黄芪就行?” 胡秋水笑着摇头:“光黄芪可不够,还得搭配点党参、红枣,气血双补,效果才好嘞。” 众人恍然大悟,又讨论开来。
义诊这边,一位年轻郎中给一位妇人瞧完病,朗声道:“大嫂,您这是肝气郁结,莫要整日愁闷,心情敞亮点。我给您开个疏肝理气的小方子,拿点柴胡、薄荷煮水喝,平日里再吃点柑橘类果子,也有好处。” 妇人千恩万谢,旁边等着的人忙不迭地把这法子记在心里。
卖茶水的小贩眼见人越来越多,忙不迭地又烧起一锅水,热气腾腾中,茶香愈发浓郁:“香茶要趁热嘞,越喝越提神,晚了可就没这热乎劲儿啦!” 卖烧饼的也加快了手上翻烤的动作,烧饼在炭火里滋滋冒油,香气四溢,勾得人肚子咕咕叫。周边这些街头营生,和药堂的科普义诊相互映衬,把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变成了县城最热闹、最有人情味儿的去处,让这场科普日愈发有声有色,仿佛一幅鲜活灵动的民俗长卷,在街头徐徐展开。
日头渐渐西沉,暖橙色的余晖给济世药堂的招牌镀上了一层金边,热闹了一整天的科普日活动,也终于临近尾声。人群虽没了白日那般熙熙攘攘,却依旧意犹未尽,三三两两聚在药堂门口,还在回味着今日的新奇见闻。
胡秋水站在棚子下,声音已经略带沙哑,却依旧带着笑意,耐心解答着几位老人最后的疑问。“胡掌柜啊,你说的那个用艾叶泡脚,多久泡一回合适嘞?” 一位大爷捋着稀疏的胡须问道。胡秋水揉了揉喉咙,清声说道:“大爷,刚开始泡,连着泡个三五天,看看身子适应不,没啥不适的话,隔个一两天泡一回就行,驱寒除湿效果好得很。” 大爷连连点头,把这话在心里默念了几遍,才慢悠悠转身离开。
药堂的伙计们也没闲着,二蛋和小川子正收拾着桌椅板凳,把那些展示药材用的托盘小心翼翼搬回药堂。二蛋额头上还挂着汗珠,脸上却洋溢着满足:“今天可算是累并快乐着,看大伙那热乎劲儿,咱这科普没白搞。” 小川子也咧嘴笑道:“就是,平日里哪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我听大伙议论,对咱们药堂的看法都不一样咯。”
小樱桃带着几个女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