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 第57章 济世药堂:胃疾的论治

第57章 济世药堂:胃疾的论治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我家有个电饭锅 一人:融合烂命华,哪都通之癫! 海贼:开局获得黑龙王果实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当我在火影成为空律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火影之秋道长风 JOJO:乔舟的奇妙冒险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我打罗马?真的假的? 斩神:蓝染模板,我将立于天上!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斩神:我史莱姆,开局吞噬鬼面王 废柴趣妻

知府大人巡视离去后,济世药堂的一切又重回正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然而,胡秋水深知,药堂的长久兴盛,医术的传承光大,皆系于后辈学徒的培养。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特意将二蛋、小川子、小樱桃以及一众学徒召集到药堂的后厅,准备为他们深入讲解中医对各类胃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众人围坐,神情专注,胡秋水目光温和地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脸庞,缓缓开口道:“吾辈行医,救死扶伤为要,而胃部疾病,于百姓之中极为常见。今日便为你们讲讲这方面的门道,皆依据古圣先贤之着,你们可要仔细听好。”

二蛋挠挠头,率先发问:“秋水哥,咱平日里常见患者捂着肚子喊疼,这胃病的疼痛,都有啥讲究?”

胡秋水微微点头,说道:“此乃胃脘痛之症,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提及。《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若患者胃脘疼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加重,且口淡不渴,此多为寒邪客胃。寒邪凝滞,气血不畅,不通则痛。治疗当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为法。可选用良附丸,高良姜温中散寒,香附疏肝理气,二者合用,能使寒邪得散,气机通畅,疼痛自止。”

小川子接着问:“哥,那要是疼痛绵绵,喜温喜按,又该如何判断?”

胡秋水微笑着说:“此为脾胃虚寒之象。《伤寒论》中论及脾胃虚寒之症,颇多精要。脾胃阳虚,失于温养,故而疼痛绵绵。患者常伴有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等症。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理中汤便是良方。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胃;干姜温中散寒,振奋脾阳;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若患者虚寒较重,可加附子,增强温阳之力,此即附子理中汤。”

小樱桃眨着灵动的眼睛温情脉脉,问道:“我见有些患者胃脘疼痛,还伴有胀满不舒,这是为何?”

胡秋水解释道:“此乃胃脘痞满之症,常与胃痛并见。《诸病源候论》中说:‘脾胃虚弱,受于风冷,则谷气不化,胃气痞塞,故心腹满病。’若胃脘痞满,嗳腐吞酸,多为饮食停滞。暴饮暴食,食积胃脘,脾胃运化失常,浊气不降,故而痞满。可用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降逆。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神曲消食健脾,莱菔子下气消食,配以半夏、陈皮行气化滞,茯苓健脾利湿,连翘清热散结,使食积得化,胃气通畅。”

一个学徒起身问道:“师傅,那还有种情况,患者老是嗳气,声音响亮,这又是什么病症?”

胡秋水说道:“此为嗳气之症,病因多样。若嗳气频作,嗳声响亮,伴有胸胁胀满,多为肝气犯胃。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发为嗳气。《金匮要略》虽未专论嗳气,但对肝胃不和之证有所启示。此时当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川芎疏肝理气,枳壳、陈皮理气和胃,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若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多为宿食内停,当消食导滞,可用保和丸,方才已讲。”

胡秋水稍作停顿,喝了口茶润润嗓子,继续说道:“除了上述病症,还有呕吐一症,与胃部关系密切。《内经》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若呕吐酸腐,伴有发热,口渴,大便干结,此为热邪犯胃。胃中积热,胃气上逆,故而呕吐。治疗宜清热降逆止呕,可用黄连温胆汤。黄连清热泻火,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半夏、陈皮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茯苓健脾利湿,枳实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若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此为痰饮内阻。《金匮要略》有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然此证呕吐,当以温化痰饮,和胃降逆为法,可用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姜和胃降逆,且能制半夏之毒,茯苓健脾渗湿,桂枝温阳化饮,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调和诸药。”

二蛋又问:“那要是患者呕吐时作时止,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这又该如何辨治?”

胡秋水说道:“此为脾胃气虚之呕吐。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胃失和降,故而呕吐时作。《千金要方》中对脾胃气虚之调养多有论述。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木香、砂仁行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胡秋水接着说:“再来说说呃逆,此症亦不容忽视。《景岳全书》云:‘呃逆一证,在古方书,本谓之哕,因其呃呃连声,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大明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