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街头巷尾,因济世药堂的牛皮癣广告、宣传单页以及飘扬的旗帜,泛起了一阵热议的涟漪。在热闹喧嚣的集市上,摊位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群人围聚在一面写着 “治无子断绪哪家强,东直门外胡秋水” 的旗帜下,各抒己见。
一位身形微胖的中年男子,皱着眉头,满脸怀疑地说道:“这药堂口气可真不小,还能治无子、断绪,我看呐,多半是吹嘘。这生孩子的事儿,哪有那么容易治好的,从古至今,多少人为此发愁,都没个根治的法子。”
旁边一位老者捋了捋胡须,缓缓开口:“话可不能这么说,这世上无奇不有,兴许人家真有这本事呢。你没瞧见那广告上写着‘专治风寒湿痹,还您轻松自如’,说不定还真能治好咱们这些老毛病。”
这时,一位旁听的年轻的妇人,眼神中满是痛苦与期待,忍不住插话道:“我成婚都五年了,肚子一直没个动静。这些年,四处寻医问药,吃了无数的苦药,可还是一点希望都没有。每次看到别家的孩子,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要是这济世药堂真能治好,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诚心跪拜,年年给济世药堂祈福上香。”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那是对拥有孩子的极度渴望。
一位卖菜的大嫂,同情地看了看年轻妇人,说道:“是啊,女人家要是没个孩子,这日子总觉得缺了点啥。咱也别光听着,要不真去那药堂看看?万一是真有能耐,可别错过了机会。”
人群中,有人点头赞同,也有人依然面露犹豫之色。在另一条小巷里,几个路人正盯着墙上的牛皮癣广告议论纷纷。
“你看这上面写的,感觉神乎其神的,不会是骗人的吧?这年头,江湖骗子可不少。” 一个小伙子撇了撇嘴,一脸不屑地说。
一位识字的书生模样的人,仔细端详着广告,说道:“依我看,这药堂既然敢如此宣传,想必还是有一定底气的。你看这上面列举的病症,都是咱们平日里常见,羞于启齿又难以根治的,若真能治好,那可真是造福百姓了。”
在一个路边茶摊,几位常客也在谈论着济世药堂。“我听说隔壁街的张大爷,多年的老寒腿,被这济世药堂给治好了。” 一位老者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慢悠悠地说道。
“真有这么神?” 一个年轻人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那这药堂还真有点本事啊。我最近也老是关节疼,说不定去那儿能治好。”
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听了他们的对话,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说:“我就怕这药堂收费太贵,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可负担不起。要是打着治病的幌子,狠狠宰一刀,那可就惨了。”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另一个角落,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正坐在自家院子里,暗自垂泪。她就是李夫人,成婚多年却一直未能生育。院子里的花朵开得正艳,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可这美好的景象却与她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为什么我就是怀不上孩子?” 李夫人低声抽泣着,泪水不停地从脸颊滑落。她想起平日里丈夫虽未抱怨,但那眼神中的失落却让她心如刀绞。想起公婆那冷漠的眼神和时不时的冷言冷语,她更是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抬不起头来。
突然,李夫人想起了前几天在街上看到的济世药堂的宣传单页,上面写着 “治无子断绪哪家强,东直门外胡秋水”。一丝希望在她心中燃起。
“说不定,这是老天给我的最后一次机会。” 李夫人喃喃自语道。她站起身来,眼神中重新充满了坚定。
第二天,李夫人瞒着家人,独自一人来到了济世药堂。此时的济世药堂门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前来求医问药的人排起了长队,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
李夫人站在队伍中,心中既紧张又期待。她时不时地抬头看着药堂的招牌,仿佛那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
终于轮到李夫人了。她走进药堂,看到胡秋水正坐在桌前,为一位患者认真地诊断着。胡秋水的眼神专注而温和,让人感到格外安心。
“夫人,您请坐。” 胡秋水微笑着说道,“您哪里不舒服?”
李夫人犹豫了一下,红着脸说道:“胡大夫,我…… 我成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您看,还有办法吗?”
胡秋水仔细地为李夫人把脉,又询问了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随后,他微笑着安慰道:“李夫人,您别太着急。您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有些气血不足,我给您开几副药调理一下,再配合一些食疗的方法,应该会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