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方向都有转到。
示意安静。
以他的修为,周边人群的心绪变化,哪里逃得出感应去?
将众人的一切异样情绪都镇压下去之后。
襄公矩长吸一口气,用仍旧显得因激动而颤抖的声音问道:“子正,老朽见你须发生黑,气血勃发如壮年之象,这可是你当年所言之道……”
说到这儿,襄公矩不得不停顿,他太激动了!
好一会儿才又勉强抑制住心绪。
“你、你,走通了?”
陈仲微微点头:“身如枯死、心如死灰,得闻真天籁也。”
身如枯死是退病,心如死灰是坐忘。
身心相合,同至极处,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是真真正正,完完全全的感应,也是道家所言之“筑基”!
襄公矩闻听此言,顿时老泪纵横!
围观众人完全傻了。
这两个人到底在说什么?
此间唯有叔孙无忌等寥寥数人,暗中思索,猜到了原因。
叔孙无忌是知道陈仲所走道路,因而猜测,襄公矩虽说是被尊为“平原仙翁”,是当世距离仙道最近之人,可他仍然是前路断绝了!
陈仲的道路,艰难至极,但如今果然得到实证,那么就极有可能意味着断绝的前路,出现了那么一丝继续向上的曙光。
襄公矩因此而激动垂泪,则说明,此老果然是一位纯心求道的高士,无愧于这么多年的名望。
而除去叔孙无忌这个对陈仲道路较为熟悉的,便是几名知晓传言的大修士了!
传言中,扬子以王充《论衡》补《太玄》疏漏,又特意着述《法言》,由此使得《太玄》大成。
而《太玄》的大成,可不仅仅使得附属于它的卜算之术威能大增。
更为关键的是,大成《太玄》蕴藏着“大成法门”!
该法门由扬子最看重的次子扬仲乌推衍而得。
但后来,扬子的长子伯进,次子仲乌均因“大成法门”而夭亡。
这使扬子晚年精神遭受打击,直接导致他的殒命。
从那之后,“大成法门”就只是传言中的法门,而太玄一脉仍旧沿修旧法,无人再去尝试。
数百年过去,“大成法门”如果是真的,而且还存在着,那就只能是从桓荣传到了襄公矩手中。
如今,陈仲道法突破,引得襄公矩当众失态。
不能不令人浮想联翩!
或许,传言中的“大成法门”,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