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舍子之前,聚窟道洲已有文制,至舍子出,可称集大成之人。”
陈仲边说,边思索,舍家学说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想要找出一个核心的话,或许可以说,舍子追求以“无上智慧”成道。
但舍子认为这种“无上智慧”已经不能用智慧来定义,而是包罗极广,常人所不能体悟。
因为舍子将人间称为“色界”,不是他所期望的“净土”,故而就连“无上智慧”这个定义本身,都是“色界”的,是不准确的,只不过是生造出来,用于向“色界”中的生灵讲解的工具。
这种说法,极类似“名可名非常名”。
只不过先师老子并不尝试讲清楚它们——“名”、“常名”、“非常名”与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可名”。
或者说,老子不主张在世间实践它们,因为做不到。
老子所主张实践的,仅仅是“名”中的小小一部分——“德”,而追求的则是生出了“名”的“道”。
舍子则尝试讲清楚他的“无上智慧”是什么,如何获得,并认为获得了“无上智慧”就能成道。
若是让陈仲评价舍子此人,或许唯有“其志可嘉”。
若要让陈仲用简单的话来描述舍家学问的最精妙处。
陈仲缓缓道:“聚窟道洲未有舍家之时,无一载安宁;自有舍家以来,亦无一岁息兵。”
这也是陈仲对舍家的评价。
叔孙无忌、董志张和徐干全都愣住了。
这是什么精妙?
难倒舍家是专门挑起战争的?
陈仲知道,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必定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但他并不愿意多解释,任何一种学问,实则都没有好坏之分,区别仅在于学习、使用了这些学问的人,是谁,做了什么。
“舍氏最欲止戈,奈其求之不得,其学求不得,亦如其欲得‘无上智慧’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