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矩却和没有看到刘英一样,对着桓志一拱手,和声细语:“为政日新者,使利其仁、乐其义,厉之以名,引之以美,使之陶陶然之,谓‘日新’。”
这是扬子在《法言》中阐述的,什么样的治政,可以称为“日新”之政?
让人们培养仁心就能有收获,坚持道义就能感到快乐。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名望勉励,可以用美好引导。
最终使人们在仁、义之中“陶陶然”——简单而幸福。
这样的治政,才是真正的“为政日新”。
如果反过来。
培养仁心却遭受损失,坚持道义却承受鄙夷,那显然就不能被称为日新之政。
这样的治政,却还自称“日新”,就是假的,是欺世盗名!
“大王必行日新之政,老朽虽将死于今日,亦为大王贺!”
桓志不由眯起双眼,他感觉到了襄公矩的话里有话,不对劲。
果然!
“然!大王今日之新政,实未得人。丁逊之弘毅之士而置于下寮,孔茂甫贞吉之臣而出于狭郡,许崇德、高庆德、叔孙勉之实乃清识吏能之才而见斥,王承先、杨凤、徐干堪为一洲之雏凤而轻弃,陈子正德行之高、学问之博,举世难匹!英才济济,实难尽数。”
“而近观大王所用,孔休远、谢公甫一郡之材尚可,孙秀、刘英暴戾之气未脱,郭况阉竖常伴左右,以此辈行新政,焉得不败?”
“你放肆!”
刘英大怒。
襄公矩叹息一声,再度拱手:“愿大王近贤臣、远小人,日新日省,德修,岂无天命之保?老朽固当死矣,终当为大王驱逐小人,以复聪明。”
桓志怒极。
襄公矩口口声声说的都是他身边有小人,然而小人全是他提拔了,跟指着鼻子骂他有什么区别?
再加上孙秀已到,心中有了底气。
桓志当即喝命刘英动手。
刘英一催虎符,昌山上下,数千军士之力便即汇聚而来。
众人肉眼可见,头顶威压竟是显化实质,成了另一轮近在咫尺的炎炎大日!
修为不足之人,哪怕是余光瞟到一眼,都觉内火焚身,此是性灵神魂受损之兆。
仅仅余光,都有如此威势。
便可以想见,正面承受之人,此刻压力如何。
陈仲、叔孙无忌早已起身。
叔孙无忌按照陈仲嘱托,护住了董志张和徐干。
陈仲则钧平剑出鞘。
但他却迟迟未有出手。
只因。
一位除去陈仲,无人能见的襄公矩虚影,再次来至陈仲身前。
“子正,桓志若死,蓬莱立时战端再起,倘无可替继之人,暂且留他一命何妨?今日之后,一切便都拜托子正了!”
襄公矩依旧笑得很平和。
“唉,可惜,那阉竖不在!”
一声叹息。
只见高举铁锏,做势朝着襄公矩头颅砸下的刘英,自手中紫虎处开裂,裂纹越来越大,遍布全身。
压顶的大日则越来越小、越来越高。
终于,消失不见。
桓志大惊失色。
再看场中。
一阵微风刮过。
刘英如沙飞散。
襄公矩则已经不知何时,盘坐在地,含笑闭目,了无声息。
乙丑,蓬莱襄公矩,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