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浮之种?
陈仲皱紧了眉头。
按理说,迦楼捺只是个舍氏中的小修士,生前并无什么大功果。
凭迦楼捺的生前修为境界,祂的判断未必有几分可信。
但是。
舍氏以当世为“若塞地”,世间生灵所处、所知、所接触的世界,便是“若塞地”中的人间。
而“若塞地”除去人间,更有两处概念中,对应“上”、“下”的所在,分别是善垢所归的“天”,与恶垢所归的“阎浮”。
“天”相对于人间在上,但并非凡俗所讲的上下左右,天并不与人间直接相连。
“阎浮”则相对于人间在下,同样不是凡俗所讲的上下左右。
所以按照舍氏所讲,直接向地下挖掘,别说挖个一万丈,就算将大地挖穿了,也是无法直接到达“阎浮”的。
姚娘子话里说的,洞窟向下深有万丈,最下面存在的那片洞府秘境,就是什么“阎浮之种”,从舍氏之学的角度去看,是讲不通的。
那话里,或者是有姚娘子未曾理解,转述时自己添加了的歧义;或者就是姚娘子记忆不清,缺漏了从地下万丈到“阎浮之种”两者当中的某种判断依据。
再不然,便是那迦楼捺学问太过浅薄,连舍氏这些大而化之的东西都能搞错,从根本上就没有判断正确过。
若是最后这种可能,那么姚娘子记起的这件事就没什么关紧的了。
但若是前面两种可能,陈仲就不得不谨慎一些。
正所谓空穴来风势必有因,舍氏有“阎浮”的说法,而洪陆各家也明确知晓中古以来,修士们两次试图建立冥土的努力。
若说建立冥土以掌生死,全然是中古大修们从上古神庭那里借鉴得来的想法,那他们凭什么就肯定,建立了冥土之后,必定可以实现他们死后转世的目的?
或许,冥土并不止是借鉴上古神庭,而舍氏的“阎浮”也不止是空想得出。
“妾身是想,若此地果真如迦楼捺所说,或许便有招引恶魂的权柄,待小幽冥中周地官将此处纳入幽冥,妾身或许可以凭此告诫信众,即便将来人间官府换了那等贪鄙之辈,也不怕作恶者不得惩戒了。”
姚娘子最后所说的这些,想来便是祂想起先前旧事,主动说给陈仲的目的了。
只是这等目的,说起来,也算是祂主动向陈仲先前的告诫之言靠拢了。
做为神只,导信众向善,不可谓不美。
而除去引导向善,自然也该有惩戒作恶的手段。
之前,毛绽的祭文中,与姚娘子约定的是信众作恶者,交由朝廷官府按律惩处。
但是这其中也确有姚娘子所说的“漏洞”。
那便是当朝廷官府没有按律法惩治作恶者,甚至还偏帮作恶之人,那个时候该怎么办?
这种事情并非什么不可能,反而在后汉崩亡前后的几十、近百年间,犹如常态。
姚娘子希望以人死后,作恶者的魂魄会被“阎浮”权柄收入幽冥,再在幽冥中审判惩治,来作为弥补人间朝廷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不说是种很不错的想法。
只是,陈仲近乎于本能地,感到了不妥当。
人间朝廷可能助恶欺善,幽冥之中执掌权柄的鬼神就不会出现那种情况了么?
特别是,当类似陈仲这种能为极强的大修士,若有子嗣后人,在人间作恶,死后入了幽冥,那些鬼神是否还能秉公处断?
更有甚者,时日长久,幽冥中身处高位的鬼神也都是人间大修士死后所充,祂们生前故旧遍天下,与祂们关系密切者,落入幽冥岂会与寻常人的待遇等同?
而若要防备这些,又有什么是可以必然值得信任的呢?
思虑至此,陈仲忽而对中古时,冥土立而复溃的故事有了更多领悟。
那能够执掌修士转世权柄的冥土,落在了一小部分人的手中,若换了陈仲在彼,也绝不能心安!
除非将之破毁,否则断难容忍。
此外,更有一件事,让陈仲短时间内难以下定判断。
那就是神念之线。
修士也好,凡俗也罢,根据陈仲所察,都是生有神念的。
而神念于凡俗来讲,极为微弱,哪怕寻常修士都难自行感知到神念的存在。
这般情形下,凡俗信奉了神只,达到一定的虔诚,就会有神念之线延伸出去,投至神只所在,最后被神只化为己有。
对于凡俗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