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张大彪之所以愿意跟随王凡,是另有原因的。张秀才夫妻愿意随护王凡前往祖地望海县,而张大彪最喜欢骚扰张秀才的娘子绣娘。一看张秀才夫妻愿去,他也就跟着报了名。
这可愁坏了张秀才夫妻,本来以为终于躲开了张大彪,没想到这个臭无赖又粘上了。
要说张秀才夫妻命也真苦,张秀才是落地秀才,绣娘是官宦之家的千金。父亲是当朝御史,因弹劾上官被下狱问罪,绣娘也被发配到了教坊司。
张秀才与秀娘本是邻居,早已倾心绣娘。得知此事后便去教坊司赎人,教坊司是个什么地方,哪能轻易让他赎人,于是一来二往便发生了冲突。
教坊司的一个管事,一脚踢坏了张秀才的祖孙根惹下了大祸。为了平息事态勉强同意张秀才赎出了绣娘,绣娘得知此事后非常感激张秀才,没有嫌弃他不能人道,毅然决然的嫁给了他。
但夫妻俩在京城却无法生存下去,人言可畏呀!于是二人便南下来到了襄阳,在襄阳举目无亲迫不得已投身到了王府,做了护院。
张秀才本名张浩然因本人是个秀才,在护院当中一来二去叫习惯了,本名却无人问津了。
张秀才不会什么武功,但王府依然给他这份护院的工作,让夫妻两人在襄阳有了一个立身之地。
另外四个愿意跟随王凡回祖地的护院,都是王峰总兵的亲兵,王峰失踪后便来到襄阳做了王府的护院。他们四人成家不久尚无子嗣拖累,同时又忠心于王家,于是便毅然决然地跟随护卫。
王凡看了看其他十四个不愿跟随自己的护院,沉声说道:“我离开襄阳后府中不需如此之多护院,只留四人看顾家宅,其他十人皆可离去另谋生路,我给尔等每人二十两两白银做遣散费用。尔等自行商量谁留谁走。
其他十四个人顿时茫然无措,他们不愿随同王凡的原因有很多种,都是本地人是共同点。有父母年纪大了不忍离开的,有妻子不允的,有孩子小不想折腾的,总之就是忠心不够。
最终在管家王福的帮助下商定留下其中家在襄阳且亲眷繁多的四人,剩下十人领了银钱出府去了。
决定好去留之后,王凡立刻组织剩下的护院和管家盘点了下需要带走的东西,便让王福到街市上租赁了八辆马车,加上王府的两辆大马车,一共十辆马车形成了南下车队,同时又向车行租用了八个车夫。
王凡又让管家王福去襄阳城内的七个店铺收回了一千多两白银,加上库里现有的四千多两白银,还有姜师叔留给他的三千多两银票,一共八千多两。
王凡想这些钱应该可以让他在望海生活吧!王凡从来都不相信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会被饿死。
三天后的一个早晨襄阳王家府门前,十辆大马车一溜排开,众人开始向马车上搬运东西。
六个护卫五辆马车,因为张大彪没什么家私,死皮赖脸的跟张秀才挤一块。
其他护卫一家一辆马车,王凡不会让跟着他的人受委屈的。
剩下的五辆车都是王凡的,银钱及金银器皿一辆车,药膳药浴的草药一辆车,练体的刀枪器械一辆车,衣物绸缎及食物一辆车,王凡自己一辆车。对,王凡不确定自己会不会骑马,穿过来的时间太短。
但王凡的车上还有一杆长枪和一张硬弓,长枪是铁木杆的重三十斤,硬弓是三百斤的,但配的是二百斤的弦。
六个护卫并不乘车,每人一匹马,作为武将世家是不缺几匹马的。
众人准备完毕正待启程,忽闻有人来送,正是县卫孙立。
孙立走上前来低声说道:“贤侄路上一定小心,我闻有些宵小可能会对贤侄不利,叔父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在县衙武库领了一张军弩赠予贤侄,还有一百支弩箭。”
说吧送上一只沉甸甸的油布口袋,还有一只大号木匣。王凡甚为感动,孙立能送管制军弩足见其心之诚。
王凡谢过孙立之后率众启程,从始至终获赠大宅的六房无一人想送,王锋总兵的一座豪宅换来了一个冤家。
王凡告别孙立和留在襄阳照看铺面田产的王福,一行车队出得城去,行出二十里便遇到了一个三岔路口。领头马车选好方向正欲前行,忽闻另一路口驰来一匹健马,马上大汉呼道:“前方车队可是襄阳王家七房王凡少爷?
王凡听得有人拦路顿时心中一紧,预知拦路者何人,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