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所言,便知是用心钻研过本宫的病症,这调理之法既周全又细致,本宫定会按照王妃所说的方法调养身体,期待能早日恢复往昔的精气神。”皇后的声音虽因身体不适而略显虚弱,但仍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雍容华贵。
纳兰暖玉脸上露出一抹谦逊的微笑,欠了欠身,轻声答道:“娘娘言重了,为娘娘的凤体安康出一份力,这是微臣分内之事。娘娘母仪天下,是我朝之福,只愿娘娘能早日康复,继续为我朝后宫表率,引领后宫众姐妹一同为皇上分忧,让我朝皇室更加繁荣昌盛。”纳兰暖玉的言辞恳切,态度真诚,让人感受到她对皇后的敬重不仅仅是出于身份,更是发自内心的关怀。
说罢,纳兰暖玉又向前一步,靠近皇后,神色关切地细细叮嘱了皇后几句日常的注意事项。她的声音轻柔却清晰:“娘娘,除了饮食和调养之法,平日里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切勿过于操劳。可在午后阳光和煦之时,在御花园中散步片刻,呼吸些新鲜空气,但也要注意保暖,莫要受了风寒。再者,心情舒畅也是养病的关键,娘娘可多听听丝竹之音,舒缓情绪。”皇后富察氏一一应下,眼中满是对纳兰暖玉的赞赏。
纳兰暖玉见该交代的都已交代清楚,便再次屈膝行礼,告辞离开了皇宫。她的步伐轻盈而坚定,走出宫殿后,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映出一道修长的影子。她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绪,便朝着纳兰府医馆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纳兰暖玉坐在马车中,闭目养神,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皇后的病症以及接下来要去医馆为百姓看诊开药的事宜。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无论是宫廷中的皇后,还是民间的百姓,他们的健康都系于自己一身医术之上。马车很快便抵达了纳兰府医馆,还未等车停稳,纳兰暖玉便听到了外面嘈杂的人声,那是百姓们在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到来。她轻轻呼出一口气,振作精神,准备迎接这忙碌而充实的下午,继续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心力,用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人带去希望与健康,践行着作为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纳兰暖玉乘坐的马车在纳兰府医馆前缓缓地停下,那精美的车辕和装饰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温润的光泽。车还未完全停稳,早有眼尖机灵的小厮快步上前,恭敬地候在马车旁。待马车停定,小厮迅速地掀起车帘,一只手稳稳地搭在车门框上,另一只手伸出来,极其小心地搀扶着纳兰暖玉下了马车。纳兰暖玉轻轻拍了拍衣角,微微仰头,望向眼前的医馆。
这医馆是一座古朴而庄重的建筑,青瓦白墙,飞檐斗拱,门头上挂着一块写有“纳兰府医馆”的牌匾,字迹苍劲有力。还未踏入医馆,那两扇厚重的大门便无法阻挡里面传来的阵阵嘈杂声。有孩童因为身体不适而发出的尖锐哭闹声,那声音里满是痛苦与不安;有老人因为久病不愈而发出的阵阵咳嗽声,每一声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身体的虚弱;还有众人七嘴八舌、焦急的询问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生怜悯。纳兰暖玉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她伸出手,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衫的领口和袖口,神色变得更加坚定,稳步走进医馆。
馆内早已人满为患,坐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前来求诊的百姓。他们的面容或憔悴或焦急或痛苦,但无一例外,当他们一见到纳兰暖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眼中瞬间便燃起了希望的光芒,那光芒犹如黑暗中的星辰,明亮而炽热。众人纷纷起身,动作略显慌乱却又充满敬意地向纳兰暖玉行礼,一时间,馆内响起了一片“王妃娘娘吉祥”的问候声。纳兰暖玉连忙抬起手,掌心向前,微微摆动,示意大家坐下,口中温和地说道:“各位乡亲不必多礼,快快坐好,今日我定会为大家仔细诊治,大家莫要着急,一个一个来。”说罢,她款步走到医案前,那医案上摆放着整齐的笔墨纸砚和各类医书典籍。纳兰暖玉轻轻打开随身携带的医箱,箱子里分格分层,摆满了各种药材、银针、火罐等医疗器械。她从中取出干净的脉枕,放在医案上,然后坐了下来,开始依次为患者诊脉。她的眼神专注而沉静,仿佛周围的喧闹都与她无关,满心只想着如何为这些患者解除病痛。
纳兰暖玉的目光首先落在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身上。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那一道道皱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沧桑故事,他面容憔悴而枯黄,宛如一片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落叶,失去了生机与活力。身形佝偻着,脊背弯曲成一道弧线,每走一步都显得极为吃力,仿佛承载着生命的沉重。在家人小心翼翼的搀扶下,他缓缓地坐到了纳兰暖玉的面前。纳兰暖玉迅速起身,绕过医案,轻轻地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