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少女的灵动俏皮,如同春日里最娇艳的花朵。命侍女将选定的服饰妥善放置后,纳兰暖玉又对侍女说道:“你速去采买一把上好的琵琶和古筝,音色要纯正清亮,另外再买些护甲片,样式要精致新颖。”侍女领命匆匆出府。
一切安排妥当,纳兰暖玉这才登上马车,缓缓向皇宫驶去。马车行至太后的宫殿前停下,纳兰暖玉在宫女的引领下进入殿内。她先是恭敬地向太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宫廷请安礼,随后轻盈地坐在太后身旁的雕花矮凳上,伸出纤细的手指,温柔地搭在太后的手腕上,神情专注而仔细地为太后把脉。片刻后,纳兰暖玉面露微笑,轻声说道:“太后娘娘,您的脉象沉稳有力,气色也比前些日子好了许多,看来这段时间的调理颇有成效。”太后听后,脸上满是欣慰之色,拉着纳兰暖玉的手说道:“还是你这孩子医术高明,哀家这身子多亏了你悉心照料。”纳兰暖玉恭敬地说道:“太后娘娘洪福齐天,这是微臣分内之事。”
从太后宫中出来后,纳兰暖玉又马不停蹄地来到皇后富察氏的寝殿。皇后早已等候多时,见到纳兰暖玉进来,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纳兰暖玉向皇后请安后,便询问起皇后近日的身体状况。皇后笑着说道:“自从你为本宫调制了那不苦的中药,本宫每日喝药都很配合。如今身体感觉好多了,气血恢复得不错,气色也红润了许多,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心情自然也好,胃口也跟着好了起来,连头发都掉得少了,手脚也不再像之前那般冰凉。”纳兰暖玉轻展身姿,盈盈一拜,言道:“皇后娘娘福泽深厚,自有上天庇佑。微臣所制药方,若能为娘娘凤体添福增寿,实乃微臣无上荣幸。”皇后对纳兰暖玉赞赏有加,又拉着她聊了些家常,纳兰暖玉皆一一恭敬作答。
纳兰暖玉瞥见皇后富察氏面若桃花,神采奕奕,心中顿感宽慰,深知身为太医之责,今日已尽善尽美。她恭敬地向皇后行了告退之礼,言辞恳切地说道:“皇后娘娘,微臣瞧着娘娘凤体安康,实乃万民之福。微臣这便先行告退,若娘娘日后有何不适,尽管差人传唤。”皇后微笑着点头应允,嘱咐她也要多多保重自己。
纳兰暖玉稳步退出皇后寝殿,在宫人的引领下,出了皇宫,登上早已等候在外的马车。马车缓缓启动,朝着纳兰府医馆的方向驶去。一路上,纳兰暖玉的思绪已飘向那些在医馆外苦苦等候的贫苦百姓,心中满是怜悯与关切。她深知这些百姓生计维艰,医药匮乏,一旦染疾,唯有默默承受。念及此景,她心如刀绞,暗自立誓,必当倾尽所能,为他们拂去病痛之苦。
不多时,马车在医馆前停稳。纳兰暖玉下得车来,只见医馆外早已聚集了不少衣衫褴褛、面露疾苦之色的百姓。她深吸一口气,稳步走进医馆,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专注。助手们迅速围拢过来,递上干净的巾帕和早已准备好的脉诊器具。纳兰暖玉轻轻洗净双手,随即温柔地开始了为百姓们的义诊之旅。
她细致入微地为每位患者把脉,耐心倾听病症,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轻声细语地给予安抚。面对一位患有多年腿疾、行动不便的老者,纳兰暖玉不仅耐心地为他检查腿部,还亲自示范了一些简单的康复动作,叮嘱他日常要多加练习。看着老人蹒跚离去的背影,纳兰暖玉心想,这些百姓一生辛苦操劳,到老还要遭受病痛折磨,自己有幸习得医术,一定要为他们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对于一位身患热病、虚弱无力的孩童,纳兰暖玉则轻言细语地哄着他,仔细地查看舌苔、咽喉,斟酌再三后开下药方,并嘱咐孩子的母亲如何煎药、用药以及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孩子因高热而涨红的小脸,以及母亲眼中流露出的无助与期盼,如同针扎般刺痛了纳兰暖玉的心,也更加坚定了她行医济世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纳兰暖玉诊治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她始终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而是全神贯注地投入义诊之中。她深知,对于这些贫苦百姓而言,自己的医术或许就是他们摆脱病痛、重获健康的唯一希望。在她的眼中,每一位患者都是平等的,都值得她全力以赴地去救治。直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医馆的门前,纳兰暖玉才结束了一天的义诊,尽管身体已感疲倦,但她的双眸中依旧闪烁着满足与欣慰的璀璨光芒。
此时,王爷欧阳瀚宇散朝后,身着一袭玄色官服,官服上绣着精致的云纹,腰系一条深紫色的绶带,彰显着他尊贵的身份和威严的气质,头戴金冠,身姿挺拔地走出朝堂。他步履沉稳有力,举手投足之间,王者风范尽显无遗,身后则簇拥着一群同样英姿勃发的侍从。
来到宫门口,侍从牵来他那匹高大健壮的黑色骏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