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刚刚泛起鱼肚白,灰蒙蒙的一片笼罩着大地。
王小川却仍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之中,紧紧地裹着那温暖的棉被,发出阵阵呼噜声。
而此时此刻,营帐之外早已是人声嘈杂、喧闹非凡。
辎重营的士兵们正忙碌地收拾行装,准备拔营启程。
过了好一会儿,王小川才从迷蒙中缓缓苏醒过来。
他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胡乱地把衣服往身上一套,
然后摇摇晃晃地爬上了一辆辎重车,找了个位置呆呆地坐着发愣。
由于李世民率领的府兵早在之前便已先行离去,所以此刻辎重营前进的步伐显得有些缓慢。
王小川心里暗自估摸,如果照这样的速度继续前行,恐怕要花费整整九天的时间才能抵达雁门关。
然而,现实情况远比他想象的更为严峻——
面对几十万如狼似虎的匈奴大军重重围困,他们根本无法直接长驱直入开到雁门关城下。
据可靠消息称,如今雁门关附近原本有四十多座城池,但其中绝大部分都已落入匈奴人的手中。
目前仅剩下两座城池尚在大夏人的掌控之下,
一座是皇帝亲自坐镇、严防死守的雁门关;另一座则是由二皇子和大将军共同镇守的纯县。
现如今,雁门周边地区那些残存的军队全都退缩到了阳曲县内。
阳曲与龙城相距不过区区一百多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一旦阳曲县出现任何闪失,那么龙城将会立刻毫无遮蔽地暴露在敌人面前。
如此一来,整个晋州的局势已然变得万分危急,犹如狂风巨浪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可能被汹涌澎湃的洪流所吞没。
王小川和他所在的辎重营一路向北行进,随着距离雁门关的逐渐拉近,他们惊讶地发现道路上逃难的人群越来越多。
这些人们神色慌张、行色匆匆,携家带口,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着他们。
经过一番打听,王小川得知原来许多人都在担忧雁门地区情况不明,往南的关键节点阳曲是否能够坚守得住。
因为一旦阳曲沦陷,那么作为后方的龙城必将陷入极度危险之中。
要知道,龙城可是一座拥有着不少于二十万人口的繁华都市啊!
然而,令人感到不安的是,这座城市原本仅有的三万驻军此刻已经全部被调遣至阳曲前线。
如此一来,龙城就如同失去了保护壳一般,几乎成为了一座毫不设防的城市。
尽管李建成(李世民的长兄),此时已经接管了龙城的城防事务,但城中兵力实在匮乏。
无奈之下,他只能紧急招募那些曾经退役的老兵,并将城内大户人家的家丁护院以及一些李家的家生子召集起来,历经艰难总算拼凑出了约一万人马。
随后,这支匆忙组建而成的队伍便登上城墙,担负起守卫城池的重任。
而在阳曲那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李世民的父亲,也就是李家家主亲自率领着来自龙城的三万守军,
与从雁门周边败退下来的两万残军相互配合,竭尽全力才勉强止住了敌军前进的步伐,确保战线不再继续向南推移。
此时此刻,龙城南面的各个府郡县正处于一片紧张忙碌的状态之中。
它们正在疯狂地调动一切可用的兵马资源,源源不断地向北方集结。
所有人都清楚,如果不能在阳曲守不住,那南面的龙城还不能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战,似乎已迫在眉睫……
整个辎重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紧张气氛所笼罩,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些许不自在的神情,但他们依然毫不迟疑地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五天跋涉,辎重营已经成功把龙城甩在了身后。
按照目前的行程安排,再坚持一天半,他们便能抵达阳曲大营。
倘若继续向北前行两天半的时间,那么距离雁门关就不远了。
然而,就在众人满怀希望之际,一队威风凛凛的骑兵突然出现在前方,挡住了辎重营的去路。
为首的骑兵高声喊道:“你们立刻前往阳曲大营报到!现今晋州所有的援军都要往那里开拔。”
听到这话,队伍中的李校尉赶忙走出队列,脸上堆满笑容,小心翼翼地向那名骑兵首领搭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