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番薯数量挺大的,你真的全都想要了吗?”他的表情充满了困惑。
“对,小伙子,我确实全都要了,没听错的话,请问你还有没有更多的这种番薯呢?我们可以换个地方详谈。”中年男子再次认真地问道。
何雨柱注意到这个男子的眼里闪烁着强烈的兴趣。
“好吧,先给这些番薯称一下重。”何雨柱说道,并向王老根借称。
这一刻,何雨柱忽然意识到自己出门时疏忽了一件事:居然忘记了带秤!
这种情况让王老根也略感愕然。
这年轻人,连称都忘了带,卖起番薯来倒真有一股别样的风格,不愧是年轻的后生啊。
“总计有160斤,你可真是个有力量的小青年。”称完之后,老农夸赞了一句。
接着,两人移步到附近的面条店门口继续交流。
面对着显然受过良好教育的陈文东(中年男子的名字),何雨柱心中猜测着他买这些番薯的真实意图,而非单纯地作为食物消费。
陈文东也没有绕弯子:“小伙子,你这番薯的品种应该不是普通的农村品种吧?因为通常农村的番薯平均下来每颗不过一斤上下,但你这批却接近三斤一颗。”
“这红薯若不是改良过的品种,我断然不会相信。作为京华大学农学院的一名教授,我对农业有一定的研究,我想问问,你的红薯是向谁购得的?”
“只要你愿意引荐此人,我可以给你一百万。”
“一百万?!”
何雨柱听到这个数目,一时之间呆住了,对方如此豪爽让他颇感惊讶。尤其当他得知对方竟是京华大学农学院的教授时,心里已然明了几分。
在民国时代,一名京华大学的教授每月工资约为一百六十万,换算成当时的银元大约是一百六十块。1949年9月前,京华大学、华清大学和华北大学的农学院合并成为京华农业大学。能在京华大学出任农业教授,陈文东无疑非同寻常。
“既然如此,要是你愿意帮我牵线认识,我会再提高价码到三百万作为酬劳。”陈文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再次开口,见何雨柱稍显犹豫。
此时,他对见到这位改进红薯品种的人物已经急不可耐,以至于宁愿花费几个月的薪酬只为让何雨柱提供线索。
何雨柱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小小改进竟然会被如此看重。然而,他也迅速意识到,如今每株番薯的产量已从二十斤跃升至三十斤,在未来世界中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成果,更不用说在此物质短缺的时代背景下,这项发明更是价值连城。
“陈教授过奖了,这薯实际上是某位先生卖给我的,我仅是想通过售卖它们增加些收入。至于那位先生现在的下落,我也不清楚。”
“哦,原来如此,确实挺遗憾的。好吧,这里所有的红薯——一共一百六十斤——我都买下了。你收好这笔一百万元的款项,如果有他人的信息,请尽快与我联系,这里是我的住址,在京华大学农学院的住所地址。”
看到何雨柱并不像一位年长学者的模样,陈文东没想到这位年轻人竟然就是薯类改良技术的持有者。思索片刻,他点头同意,接着仔细点了一沓面值万元的钞票交给何雨柱。
“这么多我不能全收,之前说定的价格是一斤五百,一百六十斤共计八万,再加上一些费用,我收您十万就足够了。如果之后得知那人的下落,我会立刻告知。”
何雨柱接过其中的一部分,又拿出一张万元钞票递给了路边摊主。
“老板,我们之前的交易费用清算一下。”
“每碗面一千三百块,两碗总共二千六,还你应该找回七千四百元。”
账目结清后,何雨柱收好了钱,客气地向陈文东告别后离开。
“真是个奇怪的年轻人,太可惜了,要是能够联络上这位红薯改进的专家,也许这样的改进品种在国内推广开来,将对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影响。”
“这必将成为一项震撼世界的伟大成就,一定得把那人找到。”
目送何雨柱的背影远去,陈文东心中暗自决定。
但他忽然一声惊呼,“哎呀,我居然忘记问那个少年的名字和他家的地址了,真是糟糕。”
他焦急地跺着脚,随即意识到这个问题。
深感后悔。
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将红薯带回去研究,看看具体情况如何。
而这时,何雨柱早已走得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