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月半得了空便在包粽子,她的计划是,甜的咸的还有白的,都包够这两个月想吃的量,这样日后想吃了也方便准备。
“哎呀,这棉线不够了。”
荼悠在树下看着书,不远处的月半突然惊呼了一声。
她顺着看去,月半手里的棉线只剩一小节了,但是木盆里的糯米和搭在边上的竹叶还剩了不少。
“后天就是端午了,明儿早我出去一趟,买点儿棉线吧。”月半回头看向荼悠。
荼悠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需要的,这个月就提前买了吧。”
第二天,月半早早就出了门,早上荼悠起床就没见到她。
“月半姐姐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有不少东西要买呢。”纯儿解释道。
荼悠不疑有他,寻思着既然一大早就出去了,等会儿肯定就要回来了。
可月半直到荼悠午饭都快用完了,这才赶了回来。
荼悠也没问她怎么去了这么久,只让她收拾一下洗手去吃饭。
但这一趟回来,月半倒是看着轻松了不少,完全没了前段时间那种心事重重的样子。
看来是时间久了,她逐渐也放下了那晚在惊鸿寺见到的事情,只要她能暂且忘了就好,反正也不是什么好的回忆。
这次的端午的家宴是二夫人负责的,荼悠作为小辈也要守规矩去帮忙。
毕竟是老夫人的亲儿媳,之前就算是再生气,如今有了身孕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更何况,就算是平妻的儿子,没过给主母养前,那到底还是庶子,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或生母被扶正,庶子是不能继承爵位的,老夫人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东黎这个地方,看起来民风还算开放,甚至开过女子入朝为官的先例,但涉及到实际利益的时候,嫡庶之分也还是一个非常卡脖子的问题。
柳夫人和二夫人的家世区别,决定了柳夫人生了儿子,反倒是个麻烦。
更何况她是老夫人,是这个家里最大的家长,二夫人这些年愈发不把她放在眼里,趁这势头打压一下二夫人,让她知道虽然自己这个老夫人不管事了,但却有让谁管事的绝对话语权。
如今二夫人夹着尾巴做人,又有了身孕,听靠谱的大夫说肯定是个儿子。
老夫人觉得拿捏的差不多了,觉得也是时候让二夫人掌权了。
毕竟大夫人是个谁都不得罪也谁都不讨好的主儿,这半年来她感觉自己平日的零嘴都缺了不少,有了好料子也不是全紧着她来,而是收在库里等年节了大家一起用。
这一来二去的,老夫人反倒是过得没那么舒坦,以至于清减了些许。
她也不想承认自己后悔了,只能捏着鼻子认栽。
如今既能恢复往日的舒坦日子,又能拿捏二夫人,这样的大好时机,老夫人定不可能放过。
荼悠手里的活没停,心思也没停,余光观察着桌边的其他姐妹。
除了嫁出去的大姐姐,二姑娘荼莺、三姑娘荼燕、五姑娘荼歌都在这里准备丝线做香囊,东阳伯府的长辈们端午佩戴的东西,以及院子里挂着的艾草,都是姑娘们准备的。
荼莺是大房的独女,但是个庶出,生母历来与主母不睦所以也和荼悠没什么交集。
荼歌倒是和荼悠没有什么过节,她和已经出嫁的大姑娘同为三房的女儿,是三夫人的陪嫁丫头生的庶女。
三老爷虽然也是庶出,但情况颇有些不同。
如今的皇帝有只有一个姑姑——妙音长公主。在当年夺嫡中,最后只活下来的皇子,是妙音长公主作为先帝嫡亲姐姐,一力保了当今皇帝登位,并辅佐了多年。
后来,为了向大臣们证明自己无二心,将女儿嫁给了东阳伯府庶出的三老爷,儿子也娶了一个小官的女儿远远放了出去。后来她的儿子战死在了一次和北齐的战争中,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长公主也自此一病不起,为了让她能放心,皇帝和其胞妹崇华长公主为荼大姑娘荼桦和崇华长公主的三儿子宁远郡王定下了娃娃亲。
那时候东阳伯府的老伯爷和伯夫人都还在世,如今的老夫人还是二姨娘。
如今一晃二十年过去,前些年荼桦刚十八那会儿出嫁的时候,四夫人也还在世。
荼悠叹了口气,感觉岁月真的是一把刀,谁都没能逃过。
“咱们也送点儿去宁远郡王府吧。”荼悠手里不停,顺嘴提道。
她着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