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不过一区区300石的典农都尉,如何能够担此重任呢?”刘忠努力做出诚惶诚恐的样子。
“哎!爱卿勿虑!”刘宏以为刘忠想要官职。“朕直接任命你为校尉不就行了?”
“陛下,臣并非是为了官爵。若陛下突然启用臣,那大将军何进和十常侍的目光都在臣身上,对陛下组建新军不利!此事还是要蹇硕出头,这样十常侍以为自己抓到了军权,自然不会反对。大将军只会以为这是十常侍和他争权夺利的手段,自然也会尽全力去对付十常侍。这样陛下只需要坐山观虎斗即可!”
刘忠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目前自己也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还是让蹇硕去出头最好。自己能够跟在蹇硕之后,谋一营校尉之职,实权在握就满足了。到时候自己和赵云联手,在这京城之中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不显山不漏水,关键时刻才能起到一锤定音、扭转乾坤的效果。
“既然如此,朕令蹇硕和你联系。你们商量个万全之策,让蹇硕报朕。此事朕交给蹇硕办理,你在暗中协助就好。”刘宏说完,又怕刘忠不尽全力,于是又给刘忠许诺道:“办好了此事,那蹇硕为上军校尉,朕就许你一个中军校尉!”
“谢陛下,臣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校尉在东汉是比二千石的官,上面只有中郎将、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了。想想自己本来只是个300石的典农都尉,如今一跃成为比二千石的官,心中不免也有些激动。
想想自己的结义兄弟刘备,剿灭黄巾立下功劳无数,最后也就给了个县尉,三二百石的小官。自己只是给皇帝献了个小策,就成了比二千石的官。听说刘备、关羽、张飞已经跟随中郎将朱儁即将扫平南阳黄巾,到时候班师回京,干脆将他们安排在自己麾下,不比刘备去做县尉要强?只是 不知道如此一来,三国的历史进程会不会被自己改变!
别想那么多了!刘忠暗暗的告诫自己。自己这校尉还在天上飞呢!如果西园八校尉成不了军,自己只能继续做典农都尉,哪有一步登天的机会?有想将来三国历史会不会改变的功夫,还不如想想如何成立新军呢!
蹇硕得到刘宏指示,多次约见刘忠。两人就如何成立新军,进行多次的商讨。蹇硕作为宦官,对于边军将领并不相信,只愿意在京中招募良家子,不愿意要边军精锐!而刘忠坚持要挑选一部分边军精锐。
“刘都尉!”两个人再次争了起来,被惹恼了的蹇硕一拍案几,叫了刘忠的官职,提醒他注意两人地位的极大差距。“新军乃天子亲军,为何要挑选边军精锐,让那些边军将领的手伸到陛下的身边,你居心何在?”
“蹇常侍!”刘宏已经许了刘忠中军校尉之职,在西园八校尉中仅次于蹇硕,自然也是不惧。“陛下成立新军的目的想必你也知道,如果都是新募之兵,如何和大将军何进手下的兵将抗衡?挑选边军精锐,也是为了让新军迅速形成战斗力!”
“那新军的忠诚度如何保证?”蹇硕气冲冲的问道。“若新军不是忠心于陛下,战斗力越高岂不是危害越大?”
“蹇常侍多虑了!那边军精锐离开边军,便如无根浮萍。即便有那么一个两个忠于原来将领,又能如何?陛下成立新军又不是为了对付边军将领,只是为了制衡大将军!一旦京师有变,那些人只能听从我们指挥,就算是他们请示原来将领,等他们得到指令,京师早就大局已定!”
“那也不行!”蹇硕斩钉截铁的说道:“纵然如此,也必须限制边军人数,否则恐难以遏制!”
蹇硕其实知道挑选边军精锐是皇帝许可的。他担心边军精锐过多,自己一介宦官很难统领驻军,因此故意说一个边军精锐不要,好和刘忠讨价还价。只是他没想到刘忠手中已有500青壮,为了确保自己能握紧兵权,也不愿意要太多边军精锐。如果挑选的边军精锐太多,无疑是给其他校尉做嫁衣。
“蹇常侍,比照北军5营编制,我们一营的编制也按700人。招募良家子500人,外加200边军精锐如何?”
“好,就如守正所言!”蹇硕达到目的,刘都尉又变成了刘守正。
蹇硕和刘忠又对新军成立的其他事宜进行了多次商讨,最终由蹇硕禀报给汉灵帝刘宏。刘宏召集十常侍和大将军何进商讨此事。
十常侍早就从蹇硕处得知此事,虽然对蹇硕出任上军校尉一事也多有微词,但蹇硕毕竟是十常侍中人,蹇硕抓住了兵权就等于十常侍抓住了兵权,自然是鼎力支持。
何进本能的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