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俗话说功大莫过于救驾!救驾能比得上立一新帝乎?若新帝乃主公所立,岂能不对主公感恩戴德、言听计从?那时挟立帝之功,掌天下之兵,得天子之信重,普天之下谁人能及?这煌煌大汉虽姓刘,恐怕也要与主公这董共天下了!”
“刘与董共天下?”董卓喃喃自语,眼神中都是向往之色。
“袁氏一党,多为拥立今上者!若主公废今上而立陈留王,则拥立今上者,皆当初谋夺新帝帝位者,乃新帝仇人也!其必然惴惴不安,慌慌不可终日!为求自保,只能投入主公麾下以得庇护。则袁氏之党自散,而聚之主公门下也!此其三也!”
“其四:当今朝堂,人心难测!谁为忠犬,谁为财狼,实难辨也!主公正好借废帝之举看个分明。然后将对主公不忠不满者或杀或逐,以后这朝堂之上,谁还能掣肘主公呢?”
“哈哈哈!”董卓听完李儒一席话,放声大笑了起来:“文优,有此四利,何不早说?吾必行之!”董卓手捋胡须,顾盼之间皆是得意。
“哎!”李儒轻叹了一口气,心知废帝之举实际上是在刀尖上跳舞。成则自己青史留名,败恐怕就要身死族灭遗臭万年了!
“文优如何叹气?”董卓此时心中极为高兴,见文优叹气,心中觉得不吉。
“主公,废帝虽有四利,但也有一大害,主公不可不察也!”
“噢?说来听听!”
“主公,废立之事,实乃改天换地之举。我大汉王朝数百年,废帝者无非是霍光、梁冀!何也?风险太大尔!如今汉室虽衰,亦有忠贞之士。主公废帝,恐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也!”李儒本来想说霍光、梁冀这结局可是不太好,但转念一想,董卓正在兴头上,何必让他扫兴,给自己带来麻烦呢?
“哎,有四利而仅一害!吾必行之!”董卓已经被李儒的话撩拨的热血沸腾,哪里还能考虑许多害处?“只是吾心中只有一点疑问,请文优解惑!”
“主公有何疑惑?”李儒没想到董卓在如此情况之下,还能保持一定的冷静思考,对于废帝之事又多了几分信心。
“今上昏庸懦弱,才是我等大臣用武之时!若废今上而立陈留王,陈留王聪慧睿智,待其羽翼丰满,恐难制之!”董卓的担忧十分有道理。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昏庸懦弱愚笨,才有权臣上下其手的空间。若是皇帝精明,纵然权臣一时得势,早晚会被反攻倒算。
“主公,今上年长,陈留王年幼。纵然聪慧,终究孩童心性,又能如何?待其年长,还需时日。”说到这里,李儒下意识的扭头看了看四周,凑到董卓的面前:“若不待他年长,主公便取而代之……”
“慎言!”董卓也是下意识的看看四周,才稍微收拾了下情绪,轻声的呵斥李儒。可见大汉虽然已经破破烂烂,可余威犹在。
董卓虽然狼子野心,可此时还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人的野心都是随着权势的增长而不断地生长的,显然此时董卓的野心还没有疯长到那个程度。然而,李儒的话犹如一颗活力满满的种子,瞬间就在董卓的心里生根发芽……
董卓此时有点烦躁不安,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的踱步。李儒见董卓心绪不宁,也不敢打扰,只是静静的站在一边,用阴鸷的目光看着董卓。
废立之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旦踏出这一步,便再无回头之路。董卓此时的内心正在激烈的挣扎着。许久之后,董卓突然停下了脚步,眼中凶光毕露,一字一句的说道:“吾意已决,当行废立之事!”
李儒此时也忍不住心跳加速,毕竟此事因自己而起。一个谋士最大的成就,不就是辅佐主公成就大业吗?如今机会就在眼前,自己必须牢牢把握!
“主公,欲行此事,需分三步走,切不可操之过急!”李儒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开始为董卓出谋划策。
董卓也不搭话,只是目光灼灼的看着李儒,示意李儒继续说下去。
“主公的基业来自我西凉军的将士!欲行此事,必须在我西凉大军中取得共识。”
“此事易尔!西凉军乃我一手打造,军内诸将皆我心腹之人!”董卓非常自信的说道。
“其二,主公可遍邀朝中老臣重臣,期间用言语试探。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诱之,争取他们的支持和中立!”
“好!吾自执掌朝政以来,也曾多次提拔朝臣。如那王允、曹操等就和我亲近。吾当试之!”董卓入主洛阳之后,为了拉拢朝中权贵,确实提拔重用了一批人,因此这一点董卓也觉得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