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珏眯起眼,西北边陲?
那可是异族骑兵频繁出没的地带,李将军这“看好”的意味,怎么嚼都透着股杀气。
但他贾珏是谁?
岂是轻易能被算计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倒要看看,这位李将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二天,贾珏点齐人马,直奔西北边陲。
一路上,黄沙漫天,飞沙走石,环境恶劣得令人窒息。
贾珏却神色如常,仿佛对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
到达目的地后,贾珏立刻投入到建城工作中。
他深入了解百姓的担忧,挨家挨户走访牧民。
然而,百姓们并不买账,他们对贾珏的态度冷淡,甚至充满敌意。
“朝廷的走狗!”“来抢我们土地的强盗!”各种难听的话语像刀子一样扎在贾珏心上。
贾珏耐着性子解释,建城是为了保护他们,是为了抵御异族入侵,是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这些话在百姓们听来,却像是天方夜谭。
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早已习惯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对朝廷的承诺充满了怀疑。
“大人,您是没见过异族骑兵的凶残,建城?建城能挡住他们吗?”一位老牧民指着远处的荒漠,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恐惧,“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您说要建城,我们的土地怎么办?”
贾珏知道,要改变这些牧民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他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能够让他们信服的理由。
“土地,我会给你们更好的!”贾珏掷地有声地承诺,但老牧民只是冷笑一声,转身离去。
接连几日,贾珏都碰壁而归,百姓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
就连原本支持他的孙将军也开始动摇,劝他不要再执着下去。
“贾大人,民心如此,强扭的瓜不甜啊!”孙将军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担忧。
贾珏眉头紧锁,难道真的要放弃吗?
不,他绝不放弃!
“系统……”贾珏低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帮我查阅一下,历史上有没有类似的案例……”
系统迅速检索,海量信息涌入贾珏的脑海。
从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到汉代昭君出塞换取边疆和平,再到明朝戚继光抗倭……
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案例,如同电影般在他眼前闪过。
贾珏嘴角微微上扬,这波稳了!
他挑灯夜战,将这些案例整理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再添油加醋一番,简直比说书先生的段子还精彩。
第二天,贾珏再次召集百姓,不再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
“话说当年秦始皇……”贾珏清了清嗓子,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长城的故事,时不时还模仿几句秦腔,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他将枯燥的历史事件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将复杂道理融入简单的比喻,听得老百姓一愣一愣的。
讲完秦始皇,又讲汉武帝,从卫青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再到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听得百姓们如痴如醉。
贾珏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简直就是行走的“故事大王”。
“所以说啊,这建城不仅能保护大家,还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贾珏总结道,眼神中充满了自信。
老牧民捋了捋胡须,原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这……倒也有些道理。”他喃喃自语,态度明显有所松动。
其他牧民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看来,贾珏这招“故事攻心”还真管用!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牧民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脸色煞白。
“不好了!巴图族长派人来了,说……说……”他气喘吁吁,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说什么?”贾珏心头一紧,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说……说建城之后,朝廷会加重赋税,还要……还要抓我们的孩子去当兵!”那牧民终于缓过气来,颤抖着说道。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刚刚还有些动摇的百姓们,瞬间又变得群情激奋,看向贾珏的眼神也充满了敌意。
老牧民脸色铁青,指着贾珏怒吼道:“我就知道!朝廷的鹰犬,果然没安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