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皱起眉头,眼角瞅了世子一眼。此时世子立马站起身来,言辞恳切地说:“如安表姐,此等珍贵礼物,秦王府万万不可轻易接受!既然是姨夫精心准备的厚礼,按照礼制,应当交由皇祖父处理。若是特意为父亲准备的,也理应先交由礼部,再由礼部上书皇祖父,得到皇祖父的许可后,父亲才可安心接受这份重礼。”
长公主原本想借助梁国皇帝的威严,借花献佛,让王爷收下这份心意,但她却没料到世子会如此熟悉规矩礼制,一时之间面露难色。
就在这时,一声洪亮的声音响起:“说到这人参,又怎能少得了我渤海的雪境人参呢?”只见嵩临身后的随从恭敬地端着一个精致的盒子走到王爷面前,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桌上。“这人参素有‘人参中的极东之花’之称,是极品中的极品!”
“此物本应与贞孝一同抵达南都,无奈临走之时过于匆忙,不慎落下了。因此,父王特意嘱托我亲自面呈世伯,以彰显两国之间深厚的情谊。”嵩临彬彬有礼地向王爷解释道。
“这人参怕不是被明家拒绝,转而送给王爷的吧!”说着,便坐下了,身旁一侧的嵩临放眼望去,长公主脸上满是嘲讽之色!
“这雪境人参世间独此一份,吴国夏国对我渤海孰轻孰重,我想长公主自有明镜,哎呀,有人不怀好意,有人心怀真诚,到底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说罢,嵩临摆弄起身旁的茶盏。
“不怀好意!我听闻嵩临世子出使锦都,是为了渤海与夏国的联姻之事,到底是水土的原因,被明家拒绝这让本宫不足为奇!”长公主大声笑了。
此刻,嵩临紧紧捏住手中的茶盏,心中的愤怒几乎无法抑制。若不是王爷在场,他定会与长公主争得面红耳赤。而王爷察觉到气氛越发紧张,急忙挥了挥手说道:“沁儿啊,将这两份人参都收下来吧,然后交给管叔好好保管。等到渊儿与贞孝的婚礼大典结束之后再作处理。诸位,本王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宴席,请大家移步到宴厅享用美食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众人便各自散去。公主需要为明日的课业答辩做准备,于是决定留在王府之中。贞惠也因许久未曾见到公主,特意留了下来陪伴她,聊聊近况。嵩临则行色匆匆地赶往南都,只因王叔有重要之事需与其商议。至于世子,则陪着如宁一同漫步在横水大街上,尽情享受着繁华热闹的夜市。
“这横水镇的夜市果然与江宁府的夜市相差无几,同样都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说实话,这里的夜市可一点也不逊色于西都呢!”如宁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破败不堪,谁曾想过有这样的盛景!父王殚精竭虑,日夜操劳才有这般!”说完,世子并没露出神采,反而流露出担忧。
“表哥想到何事?如此愁眉苦脸?”
“前几日如果隔壁的丹阳镇,与此地就隔了一座横望山,到境况相差甚巨!我也曾周游天下,各地各不相同,但多数州郡都破败不堪,百姓苦苦挣扎,压榨民脂民膏的官吏横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这般繁华遮住了南都的眼睛。”世子愈发感慨!
“那表哥有何良策?”如宁侧望着世子,但世子也没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大家都知道彼此,如宁也知道世子的雄心,只是没有说开罢了!
二人继续走着,不一会儿抬眼发现长公主正朝着他们走来!只见长公主身边空无一人,并没有丫鬟跟随。长公主身着一身简单素雅的衣服,脸上的妆容也浅浅带过,整个人显得十分朴素。
长公主慢慢走近,深情地望着世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念和感伤。她突然想起小时候世子对她说过的一句话,那句承诺至今仍历历在目,然而世子却早已将其遗忘。
“见过如安表姐!”世子低下头,向长公主行了一礼。他不敢抬头看长公主,因为他心中有些慌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长公主。此刻,他感到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难以开口说话。
“一同随行吧!”如宁察觉到气氛有些尴尬,便识趣地走开。然而,就在这时,长公主叫住了他。于是,三人开始并肩行走在这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的大街上。
走着走着,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从他们身旁经过。“来三串糖葫芦!”长公主说道。说完,她从腰间掏出一些银两递给了小贩,并接过了三串糖葫芦。随后,长公主又把其中一串糖葫芦递给了如宁。
“拿着吧!小时候在颍州你总缠着我,我时常带着你到街上溜达,那时你除了茉莉方糕,便就是这糖葫芦,那时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