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世子,末将起初确实难以置信,直至使团抵达颍阳。”
“颍阳?”世子满脸疑惑地追问。
将领深吸一口气,接着解释道:“我们到达颍阳之时,天空突然降下倾盆大雨,致使河水迅速暴涨,根本无法安全渡河。无奈之下,只得被迫停留了数日。在此期间,镇南王特意设宴招待使团。然而,就在使团准备渡河入境颍州之际,却得知镇南王奉旨前往西都!”
“什么?你说外公入京了?”长公主闻言大惊失色,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
听到这个消息,她如遭雷击般,身子猛地一颤,随后重重地瘫倒在了椅子上。要知道,镇南王可是一直镇守着梁国之南,肩负着抵御吴夏入侵的重任。如今他被传召回京,也就意味着此事板上钉钉了!
与此同时,秦王府内,秦王正在书房里看看着风羽卫刚刚送来的情报。只见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团。恰在这时,郡主脚步匆匆地闯了进来。
“父亲,出大事了!梁朔北王居然有意放行北狄进入中原!”郡主神色慌张地喊道。
秦王抬起头看了一眼郡主,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之色。他默默地看完手中的情报之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投入火盆中烧毁。毕竟,像这样机密的消息,绝对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份情报是从梁国那边传过来的,按照时间推算,估计已经过去好几日了吧。”秦王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
“若真是如此,怕是。。?”郡主瞪大了眼睛,“莫非?”
“当务之急是渊儿的婚事,过几日便是大典,所有的事都得让步!”
得知消息的世子也匆忙地赶到书房,见到郡主早一步到了。
“父亲,颍州传来消息,镇守颍阳的镇南王秘密奉旨前往西都,怕是出了大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秦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低着头若有所思的想着什么,“你们俩出了门就当啥也没有发生过,眼下是大典第一,其余的大典之后再议!”
宣阳门会同馆内,明瑞端坐在椅子上,眉头微皱,专注地聆听着风先生所带来的消息。
“那梁国的镇南王竟然不在颍阳?这实在有些蹊跷!”明瑞喃喃自语道。
风先生拱手回道:“回世子,根据四杀堂传来的情报,此次梁国使团准备渡河入境颍州之时,那镇南王并未按礼节出城欢送,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他已经有数日未曾踏足过军营了!这种情况实属罕见,怕是有大事发生!”
明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追问道:“可还有其他相关的消息?”
风先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此外,我们还发现梁国近期境内调兵异常频繁。就连梓州的驻军也骤减了一半之多!”
“梓州?那不正是夏梁两国交接的重镇!怎么会突然减少这么多兵力?”明瑞不禁站起身来,双手背于身后,开始踱步思索起来。
“的确如此,世子。目前这些迹象着实太过反常,令人难以捉摸其真正意图。不过请世子放心,属下已经增派了大量人手潜入梁国各地全力搜集情报,相信用不了几日便能有消息传回!”
“什么?父皇竟然将铁山军调往北境?”杨轩瞪大双眼,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紧紧盯着眼前前来报信的使臣。
然而,那名使臣却是一脸严肃地点头说道:“回世子,此事千真万确。近期北狄在北境一带活动异常频繁,常常骚扰边地的无辜百姓。一开始都以为他们只是为了抢夺一些粮食,但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北狄居然暗中在刺探我大邺北境的守防情报!这也是镇守边境的杨老将军亲自传回来的军情!”
听到这里,杨轩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失声惊叫道:“什么?难不成北狄这次是要大规模南下?”
“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极大,世子。而且微臣还听闻,梁国镇守颍阳的镇南王在前些日子也已经秘密奉诏回到了西都,种种迹象表明,眼下时局危急!”使臣皱着眉头,语气沉重地回答道。
杨轩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深知北狄如果真的选择南下,那么以他们现有的兵力,很难抵挡住北狄凶猛的进攻。更何况如今北幽州已然失守,这对于整个邺国来说本就是雪上加霜,倘若北狄再从北境长驱直入,那么邺国恐怕真的会陷入危险境地。
想到此处,杨轩只觉得喉咙发紧,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这……这北狄要么从朔北方向进军,要么就是从北境这边突破,难道说。。难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