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州知府苦口婆心地耐心劝说下,百姓们那原本激动不已、如汹涌波涛般的情绪终于渐渐平复下来。然而,尽管他们的怒火已不再熊熊燃烧,但却依然固执地聚集在大营门口,迟迟不愿离去。
知府大人不停地好言相劝,试图让这些百姓散去,可任凭他如何费尽口舌,百姓们就像铁了心一般,始终坚守原地,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在不远处的一个角落里,火先生正不动声色地密切观察着前方的一举一动。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还隐藏着不少他精心安排的四杀堂之人。每当百姓们的内心开始出现犹豫和动摇时,这些潜伏者便会趁机煽风点火,不断怂恿百姓们继续制造混乱。
与此同时,洋州守将府已经被愤怒的百姓们围得水泄不通。百姓们站在府门外,对着里面大声叫骂,各种不堪入耳的话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有的人甚至捡起地上的石子,狠狠地朝府内投掷过去,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出来。更为过分的是,竟然有人直接端起一桶桶满满的粪水,毫不留情地泼洒在了守将府的大门口,顿时恶臭弥漫,令人作呕。
此刻身处守将府内的林怀远心急如焚,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滚落。由于大营失去了主心骨,眼下这种混乱的局面一旦失控,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韦程率领着一队人马正快马加鞭地朝着洋州赶来。根据世子的安排,所有士兵此次出行并没有携带常规的兵器,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根根结实的木棍。不过,心思缜密的韦程考虑到万一遭遇暴民闹事,场面可能会变得无法控制,于是他还是悄悄地准备了一些锋利的兵刃以防万一。
正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啊!谁能想到,在这看似固若金汤的大营之中,竟然隐藏着一群被收买的士兵呢?只见这些士兵鬼鬼祟祟地扛着一袋袋沉重的粮食,迈着急匆匆的步伐朝大营门口狂奔而去。而后将这些粮食重重的摔在地上。
而此时,一直在门口静坐着的百姓们,目睹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后,再次出现骚动。
“我早就说过这里面肯定藏有粮食!”人群中不知是谁率先高喊出声。这句话仿佛是一道导火索,再次引爆了在场所有人压抑已久的怒火与不满。
紧接着,一个“小兵”站出来大声喊道:“我们可是洋州大营的小兵啊,一直以来守护的都是洋州百姓的安宁!可如今呢?看看咱们身边的父老乡亲们,一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食不果腹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让我们守个啥呀?还要这座大营干什么!”他的话语充满了悲愤与无奈,深深地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
听到这番话,那些原本在门口站岗却对事情真相并不了解的士兵们不禁面面相觑起来。他们那坚定的内心开始出现了一丝动摇,心中暗自思忖着到底该如何抉择。
与此同时,愤怒至极的百姓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如潮水般汹涌地朝着大营里头拼命挤压过去。有的人挥动着粗壮有力的胳膊使劲儿地推搡着守卫的士兵;有的人则抄起手中的棍棒狠狠地敲打着紧闭的大门;更有甚者,直接张开嘴巴用牙齿去撕咬阻挡他们前进的士兵。面对百姓如此疯狂且激烈的举动,负责守卫大门的士兵们虽然遭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们依旧咬紧牙关,死死地坚守住,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终究双方力量差距过大,尽管防守严密,但众多百姓最终还是如潮水般冲破了大营。他们疯狂地抢夺着散落在地上的粮食,一个个饿红了眼。而那些没有抢到粮食的人们,则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大营内四处搜寻着。
与此同时,大营之外,一直隐藏在暗处的火先生正不动声色地指挥着早已悄悄混入百姓中的四杀堂成员展开行动。这些成员分工明确,有人目标冲向兵营库房,抢夺里面存放的武器;有人则手持火把,肆意纵火;还有的人专门负责四处制造混乱,让整个局面变得愈发不可收拾。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站出来高声呼喊:“擅闯大营乃是重罪,各位父老乡亲们,请速速离开此地!”
然而,此时已经陷入癫狂状态的百姓哪里还听得进去这样的劝告?他们的眼中只有那些救命的粮食,根本无暇顾及其他。抢到粮食的人急忙转身离去,生怕被别人抢走;而那些尚未抢到粮食的人,则不顾一切地扑向身边路过之人,试图从他们手中夺过粮食。如此一来,整个场面乱作一团,叫骂声、哭喊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正在这一片混乱之中,那名大声呼喊的士兵突然被汹涌的人流撞倒在地。而恰好此时,一名四杀堂的成员瞅准时机,正准备趁机对其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