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云天明要去天池时,薛义不免惊奇道:“贤弟高中探花也已三月余有余了吧?听闻已入翰林,若是不回京也该丁忧在家,如何还有这闲心闲情去寻幽探踪?”就差没说你不给你妈守孝瞎溜达个啥啊!当然,薛义只是奇怪并无责备或蔑视之意。
云天明想到自己“有病”贾家是知道的,让这薛义把自己找偏方的消息透露回去不是正好?便有些闷闷地道:“薛二哥有所不知,小弟有顽疾需寻偏方,已禀明圣上给了假。前几日得高僧指点说是在天池一带有高人可治小弟之疾,故欲前往一试。”
这就涉及到人家的隐私了,薛义自不会没眼色地问是啥毛病,且又感觉云天明肯说出来就是没拿他当外人,便极为上心地问道:“贤弟可知具体地点和高人的姓名?”“高人姓名不知,只说到了地方一问便知。但知道地方,说是在什么大荒山无稽崖之处。薛二哥可听说过此地?”
薛义嘴里念叨着“大荒山
无稽崖?”几个字,想了半天摇摇头,“虽然我已多次往返辽东,可还真没听说过有这样一个地方。可知在何县?”
云天明开动“超脑”搜索了一下天池所在在吉林省白山市在明末清初的称呼,结合大宇朝目前的建制,试探着问了一句:“好像说是在兴京厅?的临江县(明末长白山白山市的称呼)。”
“巧了,商队之中还真有一位临江县的汉子。他年轻时找了几个山民一起跑山,寻些山珍野味,也抬过参,慢慢积攒了些钱财后就开始到关内跑买卖。我以前去关外因为买参与他有交往,后来他做买卖就跟着我这个商队一起了。常年跑山估摸知道的地方多一些。我这就给你找来问问。”
云天明闻言一喜,拱了拱手:“有劳薛二哥了。”
薛义一笑:“这值当什么。贤弟稍候。”
须臾,只见薛义带了位体格健壮的汉子进来。这汉子四十岁左右,一身短打扮,眉眼间很是精明却不失豪爽。
“贤弟,这位尚老哥就是临江县人,你想打听什么尽可问他。”
“有劳尚老哥了,请坐。”“公子爷客气了。小人是土生土长的临江县人,只要是临江县的地方就没有不知道的。”
“老哥知道天池吧?”“自是知道。三江之源嘛,就在临江县。”“老哥可去过天池?”“年轻时带人找雪莲上去过。古树茂密,仙雾缭绕,神秘得很。传说有仙人居住,寻常人不敢扰了仙人清静,很少上去。”
“老哥可知道天池附近有个大荒山?”“大荒山?不曾有。不过有个大荒顶子山(即长白山),天池就在大荒顶子山上,不知道是不是公子爷说的地方。”
“大荒顶子山?那这大荒顶子山上可有个无稽崖?”“无稽崖?没听说过。无稽崖,无稽崖……公子爷,无稽崖不知道。可是那山附近曾经有个勿吉哀,对了就是满清鞑子的居住地,他们的老祖宗不叫满族就叫勿吉哀。太祖爷把满清鞑子赶跑了以后,那个勿吉哀族的人也散了。但以前那的人就叫勿吉哀。”(注:女真族,别称朱里真、女贞、女直,今称满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族,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哀,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
“勿吉哀、勿吉哀……”云天明一下子想起无量寿禅寺的方丈对他说的名字也是无稽崖(读ai),当时自己只以为方丈是古人,因为古时这个字有时也读ai,但现在想来不是方丈口误,无稽崖即为勿吉哀的谐音。
云天明的眼睛亮了:“这个勿吉哀附近可有个青埂峰或是怪石?”
尚老哥仔细回想了一下后,道:“大顶子山上山峰倒是不少,有没有叫青埂峰的不知道,也没听人说起过。至于怪石嘛,不知道补天石算不算?”
“什么?那里有补天石?”云天明的眼睛都瞪圆了,直直盯着尚老哥,看得尚老哥心里有些发毛——一块破石头至于吗?不过还是道:“当然有啊。就在天池边上。我们当地人传说这块石头是女娲炼石补天时遗留下的,所以叫它“补天石”,石头上还有不少烧过的痕迹。我想想,那块石头就在乘槎河上进入牛郎渡的地方。”
“轰”的一下,云天明感觉自己的“超脑”都不够用了,尚老哥儿说的这段话信息量太大了。
他努力消化着这些信息:居然真有女娲炼石补天时遗留下的补天石?还有乘槎河与牛郎渡,这两个地名代表什么,代表什么?这样熟悉,简直呼之欲出——“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这联诗一下子冲进了云天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