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岭血祭战后,刀王堂、刑堂联手押回数十名黑袍余党,第一时间送至天风门惩戒堂深处关押。刑堂长老与惩戒堂执事轮番施压搜魂,希望从中揪出化星堂核心或“星杖首领”踪迹。
据部分俘虏交代,他们原本接受“化星堂某高层”号令,兼有魔修助力;但高层具体身份、主谋指使却语焉不详;
刑堂怀疑:苏临余脉与其他叛徒结党,在东岭只是实验性聚点,真正要图或在更远之域。
副堂主与刑堂长老细看审讯记录:有人提及“远东之盟”、“堂主命印”、“星杖·复苏”……与之前在诡影谷遗留的刻印碎片可相互印证。
惩戒堂执事低声:“看来星杖首领背后不止化星堂叛徒,还牵出更深背景。北域之后,我宗再遇大劫恐亦在所难免。”
副堂主眉头深锁:“何时能彻底斩断这毒瘤?”
诡影谷一役,陆青雨在祭台处多次硬抗星光冲击,肩臂受伤尚未彻底痊愈。归来后,他一直在刀王堂内运功调息,金丹之力虽浑厚,但需谨防暗毒残余。
堂内长老送来灵药,用以化解星杖残煞;
陆青雨面色渐好,却仍觉刀臂隐隐发麻:“化星堂之星力夹杂魔煞果然诡毒。再遇此阵,不可轻心。”
他在静室中反复回想与星杖首领对阵的过程,感悟到金丹刀浪虽威猛,但在多重围攻及人质牵制时,仍显不足,必须拓展更灵动、凝练的爆发方式。
“若能将‘汹涛刀’缩成数道核心刀影,或能更快一刀定胜负。”
他暗暗下定决心:待身体康复,便着手自创“汹涛新变”,以便以后能速破类似阵局。
另一边,薛玄一在天澜峰竹林小院调理身躯,经几剂灵丹配合血碑内敛之术,勉强压下“解碑过度”的经脉损伤。
短短数日,他多次感到血碑隐隐躁动,或许因诡影谷激战时逼近极限,血碑似在渴求更多煞气。
“此物凶险非常,幸有逸隐老者玉简指点封锁之道。不然我恐难保神智。”他心怀警惕。
陆青雨、薛玄一都在各自府邸休整,并未在堂内碰面。二人透过副堂主传话,彼此关切:“等伤势痊愈,刀矛再度齐心。若化星堂再犯,定不给他们机会!”
此时,天风门山门外仍有零散谣言散布:有人见黑袍散修潜行出没,但无从捉拿;有商旅称听到魔修在更远的东荒集会。
刑堂再度加强巡逻,灵符堂则设置更多探测阵,但始终未逮到大鱼。
正道弟子隐忧:下一波冲突何时降临?
面对外界暗流、内部不安,首席长老召集惩戒堂与刑堂再谈,要求深挖俘虏口供。另指示刀王堂预做战力储备,任何风吹草动立时出击。
副堂主领令,安排堂内长老、陆青雨、薛玄一随时待命:“一旦发现星杖首领所在,咱们刀王堂立即出动。”
副堂主日夜守在主殿,尝试与堂主令牌再联系,却再无光亮或讯息。似乎自诡影谷后,堂主那端又陷沉寂。
“难道堂主已无法再传讯?或遭更深桎梏?”副堂主烦忧不已,却无计可施。
若能逼问化星堂主谋,或许能揭晓堂主失踪之谜。
唯一希望在于审讯成果。若刀王堂或刑堂能从高阶俘虏口里挖出堂主线索,或能解开疑团。但眼下谈何容易,化星堂死硬分子被严刑也咬牙不吐。
数天后,来自东荒边境又有探子传回一纸简讯:“有人见黑袍大批流窜,似去更远东荒聚盟,规模甚大!”
刑堂震惊:是否化星堂与魔宗另设主据点?
副堂主亦联想“远东之盟”、“堂主远行”等暗号,越发觉得线索吻合。
首席长老当即同宗主、各堂商讨:若敌势迁往东荒,而刀王堂堂主疑似也涉险,被困或阻截,天风门能否派大部队远征?
宗主持谨慎态度:“北域之战方歇,门内实力虽复苏不少,但若远征东荒,必使宗门空虚。”
刑堂主张:“亦不可放任敌方坐大,否则更难收拾。”
陆青雨得悉此议事后,在竹林静思:“若宗门真要派远征,自己金丹初成,可算主力。只是堂主不明,化星堂主谋难测,万一被牵制于东荒……”
薛玄一也暗想:“血碑虽令我战力大涨,但跨地域远征必面对更多未知。化星堂余脉遍布,若堂内无强者镇守,同样有风险。”
副堂主在堂内集会上告诫众人:“东荒之议尚无定论。我们首要仍是稳住宗门防御,搜查潜藏叛徒。同时随时备好远行之需,